经济禾刀《规模: 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英)杰弗里·韦斯特著张培译中信出版社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阮次山有句至理名言,“许多看来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相互有关联的”。享有世界顶级物理学家声誉、全球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圣塔菲研究所前所长的杰弗里·韦斯特在本书中绘声绘色描述的正是这么个道理——规模法则,当然视角要宽广得多,内涵也深奥得多。 研究复杂性问题是科学界的一个新热点,近些年来,“两项诺贝尔经济学奖都颁给了复杂性的应用研究”。十多年来,韦斯特通过融汇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跨学科知识,对生命体、城市、公司,乃至一切复杂万物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得出,复杂来源于众多简单的聚合,世间万物都存在相通的内在生长逻辑,这些逻辑几乎都可以量化,这便是韦斯特反复提及的规模法则。 规模,顾名思义,是一个关于体量的概念。俗话讲,人多力量大,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规模从数量级上远大于个体,但规模并不等于个体之和。 韦斯特以我们生活的常识为例。“一只体重为老鼠100倍的猫只需要32倍于老鼠的能量维持生命”,“城市规模越大,人均所需的加油站数量越少。人口规模每增加一倍,城市只需要增加85%的加油站,而不是翻倍。因此,人口每增长一倍都会带来15%的系统性节余”。规模并非是对个体的同比例放大,往往意味着利用效率的提高,还有在个体事物上表现不值一提的微小事物,随着规模的增长,往往也会“水涨船高”,这其实就是规模的缩放法则。 同样是城市生活,城市规模更大的往往工资更高,就业也相对更为容易,这也是“北上广”在年轻人眼里依然备受追捧的原因所在。 既然规模法则适用于世间万物,那么理解韦斯特“城市事实上是人类大脑结构按比例缩放后的表现”这一论述便容易得多。大脑越大,神经元越多,思维越丰富,但大也有大的难处。如果大脑过大,就会加重头脑负担,相对应的要求肢体更加强壮,血管输送更多的营养,但距离过长又极易导致缺氧。城市发展也大抵如此,一方面城市规模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增加了工资收入等,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城市病”——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 规模法则对公司发展当然也适用。有趣的是,与时下舆论极力推崇的百年长寿企业理念不同的是,韦斯特通过调查发现,全球真正意义的百年老店屈指可数,大多只是小规模的家族企业或者作坊。像美国企业一般寿命只有区区10年。企业如此短命当然因为规模法则。当公司渡过初创时的艰辛,好不容易迎来爆发式增长时,其“损耗”往往也会越来越大。这种“损耗”一旦超过既有体系的抗压值,公司离倒闭便为期不远。 不过,既然公司与万物一样具备规模法则,那么创新同样可以成为公司发展的持续动力。或者说,可持续发展从来都不是恒定不变的条件,否则永动机早就风行全球。我们放眼全球也不难发现,越是活力四射的跨国企业,越是重视创新发展。例如2017年,亚马逊研发投入为226亿美元,华为科研经费投入达897亿元。 简而言之,虽然世界无法超脱规模法则的“宿命”,人类也无法实现世界永续发展,但创新可以让人类生活的当下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