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宇宙奇观] 宇宙十大惊天黑洞:双黑洞自身引力可引发恒星爆炸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灰铜v1_02绿金v1_01灰金v1_04绿铜v3_01紫铜v1_04绿银v3_02绿金v3_01紫银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漠孤烟 于 2015-12-5 10:14 编辑

据媒体报道,作为最神秘天体之一的黑洞,它存在着很多的秘密。黑洞是这个恒星塌陷爆炸后的产物,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令人震惊的事件!美国宇航局对黑洞图片进行了汇编整理,看看这神奇的怪异的黑洞吧。

        1、黑暗宇宙的探照灯:M87星系向外喷射电子流,电子流由一个黑洞提供能量。这些亚原子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说明星系中央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超大质量黑洞是星系内质量最大的黑洞,M87星系的黑洞据信已经吞噬了相当于20亿颗太阳的物质

        2、有意思的“头碰头”:借助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确定的证据,科学家认为黑洞一定存在。专家们利用爱因斯坦对引力的认识得出黑洞拥有惊人引力这一结论。这幅图片所用的数据来自于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的观测以及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


宇航局认为图片中的两个黑洞相互旋向对方,这种状况已经存在了30年。它们将最终合并成一个更大的黑洞

  3、“婴儿”黑洞出生:美国宇航局第一次观测到附近一个星系内发生的黑洞“诞生”过程。这个黑洞由爆炸的恒星形成。据报道,这个“婴儿”黑洞位于M-100星系,距地球大约5000万光年。


        这一发现让宇航局陷入兴奋之中,因为他们终于知道了一个黑洞的“出生日期”,这让我们对黑洞又多了一重的了解。

        4、双黑洞:照片同样由钱德拉望远镜拍摄,展示了M82星系。这个星系拥有两个明亮的X射线源。美国宇航局认为照片中的这些点可能就是两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出发点”。研究人员认为黑洞在恒星耗尽燃料,燃烧殆尽后形成,自身的引力导致恒星塌陷并发生爆炸。


恒星物质塌陷后的密度无限大,形成一个终极时空曲线

  5、黑洞影响:这幅照片由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拍摄,展示了半人马座A星系内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影响。


        黑洞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体积会缩小,甚至会爆炸。所有的黑洞都会蒸发,只不过大的黑洞沸腾得较慢,它们的辐射非常微弱,因此令人难以察觉。但是随着黑洞逐渐变小,这个过程会加速,以至最终失控。当黑洞萎缩时,引力也会变弱,产生更多的逃逸粒子,从黑洞中掠夺的能量和质量也就越多。黑洞萎缩的越来越快,促使蒸发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周围的光环变得更亮、更热,当温度达到10~15℃时,黑洞就会在爆炸中毁灭的。

        6、微类星体:这幅图片展示了一个微类星体。微类星体据信是质量与恒星相当的小黑洞。如果掉入这个黑洞,你能够穿过黑洞的边界,也就是事件视界。即使尚未被巨大的引力碾碎,你也无法从这个黑洞的后部穿出,逃离升天。


如果一个人胆敢进入黑洞,他最终将被可怕的引力撕裂

7、万花筒般的色彩:这是一幅伪色图片,所用数据来自于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和哈勃望远镜,显示的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正向外喷射巨大的粒子喷流。宇航局表示,这个喷流的长度达到10万光年,体积相当于我们的银河系。


万花筒般的色彩说明喷流拥有不同的光波

        8、类星体:艺术概念图,展示了一个类星体。这个类星体位于一个星系中央,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四周被旋转的物质环绕。类星体是处于早期阶段的黑洞,可能存在了数十亿年之久。


据悉,它们在宇宙古代形成。由于被物质遮住,发现类星体并非易事

  9、拖拽恒星气体:艺术概念图,一个黑洞正在拖拽附近恒星的气体。黑洞之所以呈黑色是因为巨大的引力吞噬了光线。它们并不可见,研究人员需要找到相关证据,证明它们的存在。


美国宇航局指出黑洞的体积大小不一,小的与一个原子相当,大的则相当于10亿颗太阳

        10、弹弓效应:美国宇航局认为这幅图片展示了存在一个被弹回的黑洞的证据,由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彼此相撞形成一个系统所致。这个系统拥有3个黑洞,产生所谓的“弹弓效应”。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时,恒星会留下一个巨大的残余并逐渐塌陷。


        这种塌陷意味着它们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密度不断增加,达到无限大,最终成为黑洞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2 12:15 , Processed in 1.394633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