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史上3大“背锅侠” 一个比一个冤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515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灰铜v1_04紫铜v1_03紫银v1_01灰铜v3_01紫铜v2_02绿金v3_01绿银v3_02绿金v1_01绿铜v3_02灰金v1_04红铜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历来有“舍车保帅”的传统,即在某些斗争中为了保全主要的人物,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到次要人物的身上,也就是所谓的“背黑锅”。背锅人以其侠肝义胆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网友,被人们称为“背锅侠”。下面让我们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3大背锅侠。
一、“红颜祸水”杨玉环
杨玉环,又称杨贵妃,为唐玄宗李隆基册的爱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玉环姿质丰艳,闭月羞花中的“羞花”说的就是她。有一次,她和宫女一起赏花时,无意碰着含羞草,叶子收缩,宫女说这是她的美貌羞得花抬不起头。这就是羞花的典故。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还善歌舞、通音律,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
享受了荣华富贵的杨玉环,最终却是个悲剧。唐天宝十五年,爆发安史之乱,她随李隆基离开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军队哗变。将士们认为杨玉环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因她而起,迫李隆基缢死杨贵妃。
实际上,杨玉环死得冤,她是一枚“背锅侠”。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此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安史之乱。
李隆基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同时与吐蕃、南诏国进行战争,打破了边境安定局面。南诏国一役,伤亡的唐兵达二十万之多,使得唐朝元气大伤。
安禄山趁唐朝内部政治腐败兵力空虚之际,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进犯长安,开启了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大唐从此由盛转衰。
唐朝的衰落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这与一个小女子能有多大关系呢?安史之乱的责任主要在李隆基和唐朝的统治集团,但他们为推卸责任,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全部推到一个女子身上,你们觉得这么做合适吗?
二、“卖国求荣”李鸿章
李鸿章,晚清四名臣之一,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洋务运动领军者。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从历史上看,清朝衰落直至灭亡是必然的历史规律。封建王朝到了清朝已是后期了,疲态已现,虽有康乾盛世,却也只是回光返照罢了。清朝到了后期各种矛盾不断积累,走向灭亡是必然的,即使康熙乾隆复活也无法扭转局势。
李鸿章作为晚晴政权的中流砥柱,既有抱负挽狂澜于既倒,又摆脱不了肩上的重任,所以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他都不得不参与。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特别是受人诟病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他本人没有任何好处。
以《马关条约》为例,甲午战争期间,清朝两次派使臣前往日本求和被拒绝,只好启用李鸿章赴日求和。李鸿章在拜会各国公使,乞求干涉无结果后,得知割地已成定局,便就割地一事上奏光绪帝,要求“面谕训诲”,光绪帝无奈,授予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谈判期间,李鸿章在日本受尽了伊藤博文的侮辱,完成谈判。随后,光绪帝在慈禧太后的指令下在条约上签字盖章。
《辛丑条约》是李鸿章生前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很明显,李鸿章在此时想的是以自己在朝廷受封的身份“肃毅伯”来落下这个耻辱的款。悲恸欲绝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大口地吐血,不久就撒手人寰。
清朝的衰落与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凭借李鸿章个人的能力与抱负是根本无法阻挡历史潮流的,他的努力只是微乎其微地抵挡了列强的入侵,延缓了清朝的寿命。至于他所签订的那些条约都是代表慈禧、光绪以及统治集团的意志,他无法抵抗也无法拒绝,他的一生都在为慈禧、光绪背锅,给自己留下的只有丧权辱国的骂名。
三、“千古奸臣”秦桧
秦桧,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他的最大罪名就是以“莫须有”杀死了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
实际上能下令杀死岳飞的只有宋高宗赵构一人,秦桧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杀死岳飞。靖康之乱以来,政府正规军的编制基本被打散,国内的军事武装大都在战争中建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统军将领的私人武装,既不属三衙统管,枢密院也调动不了,只听命于主将,比较有代表性的就如“岳家军”、“韩家军”、“刘家军”等。
赵构迫于大敌当前,承认这些军队的合法性,收买人心,用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赵构的战争目的很简单,以战求和,通过战争乞求偏安一隅。随着抗战的深入,武将的权力不断膨胀,赵构也就越来越坐卧不安。岳飞所率领的岳家军成为宋高宗的一块心病。
淮西事变,为宋高宗杀死岳飞埋下伏笔。宋高宗为削弱武官的权利,让文官吕祉接管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部队。但刘光世的属下发动叛乱,杀死吕祉等人,带领全军四万余人,并裹胁百姓十余万投降金人傀儡伪齐刘豫。淮西事变,使赵构认识到这些军队和他们的首脑是不可靠的,名义上是皇帝的军队,但实质上,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私家军队。
赵构执政之时,面对金的威胁,连年战事,军费开支巨大,农民不堪重负,爆发了农民起义。宋高宗知道,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旦爆发,南宋将失去统治权,金人趁机南下,宋连半壁江山也难以保全。面对这样的局势,宋高宗决定向金议和。
金国最终答应议和,但提出了四个条件,其中一条便是杀死抗金主帅岳飞,宋高宗答应了这个条件。绍兴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20天后,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虽然是宋高宗亲自下令杀死了抗金英雄岳飞,但宋高宗毕竟是南宋开国皇帝,南宋君臣是不能容许宋高宗背上杀死忠臣的骂名,南宋以后的每代皇帝都会为宋高宗洗地。宋高宗不仅是南宋的皇帝,也是中国的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形象,所以还是要维护一下皇帝的尊严,那么杀死岳飞的事情自然要找人背锅,这个人就是秦桧。
当然本篇文章绝对不是为秦桧洗白,秦桧是“奸臣”的这个评价历史上早有定论,本文作者也认为秦桧是个如假包换的奸臣,但是就事论事,杀死岳飞的确是宋高宗赵构。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30 05:27 , Processed in 0.831994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