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癌病船》——一本政治书籍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610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6-4 0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作家的作品我所读甚少——几乎是没有。只记得几年前读过渡边淳一的《失乐园》,那个有关婚外情的故事曾勾起了无数的幻想与想象。可能是历史的原因,对于日本文学始终停留在阴暗的一面上,以至于我很少主动接触日本文学作品。

见到《癌病船》的时候是在某个春日午后,刷社交软件刷到麻木,随手从架子上抽出一本小册子翻翻——《癌病船》——一本二百多页薄薄的书。老实说,看过之后,我有一点失望感。原以为书中讲述的会是人类与病魔抗争中的伟大,没想到却成为了大国政治类小说,与癌症的抗争反而成为了大国政治博弈的体现——显而易见,西村寿行想将博爱做幌子,去兜售资本主义的一套理论。

小说讲述的是世界保健组织在美国斯克德财团的支持下,建造了一艘超大的船只,作为癌病医院。这艘巨船汇集了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和医务人员,还有豪华的房间。这艘船在全世界七大洋航行,在各大港口停靠。作者大写特写这艘船途中各国的种种遭遇,有海盗劫夺船只、有解救遭到绑架的船上人员、还有帮助托里亚国家消弭细菌战争、以及保护船上避难的独裁国王卢萨卡三世……美国、苏联、非洲各国、军事力量、地下武装……当时国际政治斗争的体现纷纷成为了这本书大书特书的地方。我相信,看过这本书宏大开头的人一定和我之前想的一样:这本书是在讲生与死,人与病的斗争,可是我们都错了。从癌病船开船后不久,这艘船就成为了政治宣传的工具——而且是作者故意这样写的。

马拉德作为被通缉且身患肝癌的富豪请求上船治病,这对于逮捕他的人来说无论如何,他是逃犯,必须马上缉拿回国接受惩罚;可对于船长白鸟铁善来说,他是病人,作为拯救癌症患者的癌病船必须收留并治疗(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卢萨卡国王三世一章)。两方都有道理,背后却是法律与道德的博弈:回国受审是法律,救人一命是道德。最终,道德战胜了法律,虽然也是出于马拉德一大笔捐款的考量,但在生命面前,一切法律都是无效的,更何况是癌病船这样一艘给予所有绝症患者希望的,被视为救世主的存在。一个人,无论他是怎样的人,首先他是一条生命,无论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我们都要对生命报以敬畏之心生死存亡之际,我们都有责任去拯救。而对于马拉德和卢萨卡三世这样的罪犯,这种人道主义或许有更好的解释:即时他们被引渡回国也会死在路上,而假使救治成功之后引渡,去接受他的罪行与惩罚岂不两全其美?

癌病船在新加坡的经历真可谓雷声大雨点小,本来一本正经的对于白鸟船长的审查最后不了了之,一方面是由于癌病船的特殊性与白鸟船长个人的魅力,可另一方面却更多是来自于美国的施压导致这次会议的流产——其用意不言自明。事实上,作为美国公司的船只,虽然名义上是世界性,可背后却得到了整个美国政府的支持,全书中几乎每过几节便会刻意强调一下癌病船美国国籍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在埃比亚和卢萨卡国王三世的问题上,美国频频直接的对各国施压,甚至市红十字会和联合国都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压力,不惜动用武力直接与非洲各国动武——很简单,这是美国籍船只。打着博爱的名义,背里美国的影子却无处不在且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也就难怪癌病船从日本起航后一路顺风航行无阻了。

可美国的强大实力在非洲红海却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很简单,这里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埃比亚政府军对地下反抗组织使用病毒武器并隐瞒不报,癌病船得知这一消息迅速提出予以治疗的申请却被拒绝,不仅被阻止进入红海而且被扣押——这可真是美国的失败。这也充分体现了作品的时代特征,其时苏攻美守,美国全面后退,尽量不与苏联正面对抗,也就难怪在癌病船的问题上不再强势,毕竟,因为癌病船而与整个苏联撕破脸可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可最终,还是美国的实力说明了一切,当然也许是作者所说的博爱发挥了作用——癌病船冒着炮火进入红海,还间接促成了政府军对地下武装战争的失败。这看似是人道主义的胜利,实质上却也是美国霸权的胜利,以人道主义对于一个国家的内政插手干预,挑起人民对于政府的不满乃至于国家的内乱,不管这其中有多少正当的理由,美国插手他国内政确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它有一个看上去无比伟光正的理由。这也是美国做事的典型特征,用看似正当却未必有什么证据的理由直接插手他国内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事后的烂摊子却弃如敝屣——典型的霸权主义作风。作者也许在揭露霸权主义如何争夺世界的同时,也宣扬了西方的物质文明和人道主义,大概间接还为美国这样打着幌子行事的做法大吹赞歌,这是有一定虚伪性的。

诚然,这部作品也有好的一面,人物形象塑造生动,各有特色;濒死之人的心理也得到了很好的刻画,特别是夕雨子,石根和非洲小女孩之间生死相依的同伴情——这是一种同病相怜的依存,也是身处困境支撑着自己活下去的希望与力量。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1 15:06 , Processed in 2.574620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