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举行的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2016年度大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
毛羽做了主题报告,对于电视剧司2016年对于电视剧行业引导和管理的重点工作,以及2017年的工作方向,进行了通报。
会上,毛羽司长还发布了即将下发的最新文件的管理规定。总局强调,
凡在电视剧司、电影局等行政部门备案公示、立项审批的电影、电视剧,在未进行内容审查且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之前,不得在任何渠道或平台发行、播出。对存在违规发行的影视剧,要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并视情节的轻重,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机构采取处罚措施。
此外,总局要求各省级管理部门要指导和督查辖区内视听节目许可证持证机构,加强影视剧上映、播前的审验工作。在影视剧正式上线播放前,要对其是否已在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进行公示和立项审批、是否已取得“两证”的情况进行查验。对于已备案公示但尚未取得相关许可证的影视剧,一律不得上线播出,也不得将其作为网络剧、网络电影进行审核播出。
他举例,近期的《精绝古城》最初在电视剧司进行了备案公示,最后因种种原因不能够在电视台播出,该剧向电视剧司提出了撤销备案公示的申请,电视剧司给予了同意答复,而后,该剧在网络播出,这是符合规定的做法。
“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些这样的剧目,在电视剧司备案了,还没有审完就拿到网络播出。在网络播完了,要在电视播了,又重新拿到电视剧司来审查,这个
程序是不对的。”
以下是“看电视”对毛羽司长讲话重点内容的梳理:
2016年电视剧行政管理:
播出平台不得指定明星,不得炒作“未删减版”
毛羽司长介绍,2016年电视剧司在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上,主要从三大方面加大了依法行政。
1、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的购播工作的管理,规范购播行为,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6年7月份,总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购播工作管理通知》,强调重申了电视剧购播评价体系,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品质的评价为核心,实行全面的分析、综合评价,不能片面靠明星的颜值来购播剧。
《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广播电影电视的播出机构要切实加强对电视剧购播工作的管理,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不能在电视剧购播工作中指定明星演员,划定明星演员的范围,以明星演员为议价标准。尤其要求上性播出的频道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
对于电视剧的宣传,要求各级播出机构要突出电视剧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制作品质以及主创团队的共同参与,不得过度炒作明星演员。
2、加强电视剧播出和宣传的管理。
2016年,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剧及相关广告播出管理通知》,对电视剧的宣传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已经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宣传物料中不得载发行许可证版本之外的内容。同时,各个播出机构不得以所谓的“完整版”、“未删减版”以及“被删片段”来作为概念进行炒作。
《通知》还要求把电视剧播出时,应在每一集电视剧剧名出现的画幅中用字体清晰、大小合适的简体字在画符显著的位置,横向分两行标明电视剧行政许可的发证机关和发行许可证的证号,且标识的时间不得少于三秒。
3、建立国产剧审查通过样片的上报备案制度。
2016年3月,总局开始实行“国产电视剧审查通过样片上报备案制度”,要求全国所有的省级审查通过的电视剧在发证之前要向总局上报一份完整的清晰的样片,也意味着总局的管理进一步迈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2016年电视剧内容管理:
革命历史剧的三大不良倾向,百部重点选题动态调整
而在内容管理和创作引导方面,电视剧司也先后出台了政策,在管理中加强服务,在引导中加强规划。毛羽司长将其概括为五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备案公示。
2016年5月,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规范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办法的通知》,8月,再次下达通知,要求各级省级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备案管理、审核的职责,做好重点电视剧的选题和规划工作。
2016年通过备案公示的剧目一共有11208部,47802集。与2015年相比,部数增加了49部,集数也增加了4130集。在所有备案公示的剧目中,当代题材、现实题材的剧目占到了55%左右,古代题材占到了20%左右。
通过备案公示管理,去年一共有400多部剧、差不多2万集,由于质量问题、价值观模糊问题,没有通过我们的备案公示。
2、完善通报督责机制,加强追责管理。
2016年发现了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间就存在着三种不良的倾向:
一是反面人物的正面塑造。
二是塑造正面人物的时候也是一身的坏毛病。
第三,过度表现中国人的愚昧、自私、丑陋的一面
还有少数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也在挑战观众的价值观,表现的趣味集中在边缘另类的情节之中。比如说有一部电视剧是写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地带大她的五个孩子,但是这些孩子永远都是在争吵、在打闹,街坊邻里之间也是争斗不休,全剧充斥着恶言恶行。
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有一些电视剧的创作态度不够严肃认真,导致电视剧完成都要播出了,还是非常粗制滥造。有的剧为了赶后期,特效草草了事,受到观众的诟病,影响电视剧的声誉。
3、加强了重点选题的规划。
2016年8月,电视剧司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6-2020年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的通知》,百部重点电视剧的选题,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动态式的调整和台账式的管理,并不是实打实的100部,这些100部拍完了的可以走出去,我们会把一些新的剧再列到百部里面,会重点追踪。
4、加大对优秀电视剧的扶持、引导的力度。
总局从2013年开始就通过财政支持,设立了一项电视剧剧本的扶持引导专项资金,开展优秀电视剧剧本的评选与资助工作。
2016年,一共有33个剧目经过各个省级的初选,入围了优秀电视剧评选里面来。经过专家的评审,2016年共评出了《三军大会师》《爱人同志》《天下梁田》《冯子材》《脊梁》和《安居》这六个重点扶持项目和《烈火
海洋》等16个一般扶持的项目。
5、扩大好剧选介的宣传范围。
总局网站上专门设立了一个电视剧电子政务平台,里面有个叫“好剧选介”的版块,对播出好剧的卫视频道,制作好剧本、电视剧的制作机构,主导创作的艺术家来进行表扬和激励。
2017年“内容品质提高年”
主流题材进卫视黄金时段,加强制作公司与电视台的合作
对于2017年,毛羽司长介绍,电视剧司的重点工作是提升电视剧的品质,因此2017年被确定为“内容品质提高年”,具体而言,他提炼出了“价值、文化、品质、创新”这八个字。
1、希望各个企业要将电视剧的品质提高作为公司的立身之本。
拍优秀电视剧,首先还是要突出重点。今年的重点就是要抓好香港回归20周年、建军90周年,尤其是今年秋天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的电视剧的拍摄和播出工作。目前我们已经汇总的剧目差不多在40部左右。
第二,优质的电视剧还需要好的播出平台。今年,我们将坚持好作品进入好时段、好平台的原则,来强化播出的宏观调控职能,确保主流题材的主流定位。
一是完善卫视电视剧播出的结构化的管理措施,确保在黄金时段播出一定数量的重大革命历史、少数民族、少儿、军事等题材的电视剧,从而来形成各种题材结构比例适当的播出格局;
二是完善重要的宣传期的调控机制。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庆祝建军90周年和香港回归20周年等重要宣传期,我们将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统一部署、统一调度,保证重点剧目在卫视的黄金频道、黄金时段来播出。
另外,电视剧内容品质的提高也离不开企业家、创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把握,离不开悲天悯人的情怀,也离不开我们对电视剧规律的再认识,任何重形式、轻内容的发展理念只能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居于下风。
IP再好,要想把它转换成电视剧,也要有符合大众需求的核心价值观,要有吸引人的故事,要有个性鲜明的人物、人物情感的挖掘,高潮里的矛盾和冲突和悬念。
同时,拍优质的电视剧更需要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需要我们行业来进行自律,一部剧好不好需要靠真本事,靠买收视率的假本事决定不了一个企业的江湖地位。
我们特别欣赏前不久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签署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这样的一份承诺,不仅是向社会表明态度、接受监督,而且还有具体的措施。这样的表态就比一个单纯的声明要好,几方面的责任一目了然。
政府方面,对受到协会查实的严重者,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取消他的资质。同时,还要接受法律法规的惩处。这样的话,责任就清晰了,就比泛泛的呼吁进步了。我想,这大概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
为了规范好市场,电视剧司将会在赋予的行政权利范围内依法行政。同时,我们也要求行业协会严格按照协会
章程做好份内的工作。
2、进一步推动电视剧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提高电视剧供给的质量。
尽管有400多部剧、差不多将近2万集被宏观调控掉了,但是47000集的量就目前市场需求来说,的确存在着如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方面的问题。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低端的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电视剧领域也普遍存在,和电视剧优质内容不足、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是一个道理。
一线台的数量是有限的,每年播出的剧目和购买的价格其实也是有数的,最终要靠什么竞争?最终要靠优质的内容。
所以我特别希望在座的企业,在今后发展规划中不求数量、求质量,十年磨一剑,剧本不成熟千万不要仓促出马。哪怕是和谁签了对堵协议,也不要牺牲了质量,不要靠牺牲质量来毁了企业长久发展的名声。
电视剧生产企业发展到今天,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优市场主体。我们希望电视剧的国有制作机构要通过深化改革,以真正的市场主体心态迎接市场挑战,也希望各个民营制作企业通过竞争实现兼并重组,通过上市融资形成集约化的专业公司,改变市场主体小而散的状态。
要实现这个首要目标就必须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实现由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促进电视剧市场向理性成熟的方向转变。我们希望大的企业能够做优做强,小的企业做专做实,市场和竞争更加充分,进退有序,这是我们在今后一个阶段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共同的课题,也是我们电视剧生长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
我们仍然要对电视台播放电视剧的主流地位充满信心,尽管互联网视频已经成为更为方便的观看平台,但是电视台以点带面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仍然有它的不可替代的广播优势。
所以,我特别希望电视剧的制作公司和我们电视台在一部剧的合作方面要更加重视。拍电视剧不跟电视台合作,那就是处在一个盲人摸象的状态。
对于电视台来说,也可以避免盲目的“买买买”模式,避免“买买买”模式所催生的不合理的天价产生,从而根据自己的特点、播出定位寻找自己有共同价值观和理念的合作伙伴。
几家主要的视频网站都已经把自己主导的网剧的生产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从今年起都不再是简单的“买买买”了,电视台为什么还要去简单的“买买买”呢?
电视台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平台优势,从而实行差异化的竞争,保持住自己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为我们的基本观众群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对于电视剧的制作企业来说,和电视台的合作也意味着避免盲目投资,避免一部剧都拍完了还在为寻找买家发愁。
3、创新。
我们要时刻对创新所带来的风险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资本的话语权现在是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也要让资本知道,电视剧最终是要靠内容取胜的,是要靠价值观来彰显其存在的意义的。
一方面,欢迎资本进入到电视剧领域,但是也要警惕资本不能够违背电视剧艺术和产业原有的规律,要警惕资本把电视剧变成理财工具和金融产品,警惕上市公司和制作企业靠数量对赌、蒙骗股民来牺牲电视剧的质量。这样最终只能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是双方不得利。
我们要的创新应该是市场不断细分的创新,在不断细分中创新出更长久、更有生命力的产业链;是我们的企业的战略不仅仅服务于主流大众,还要兼顾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创新;是产业生态不断走向互通、互补、共享、共赢的创新,是“互联网+”、“金融+”不断为内容服务,为内容插上腾飞的翅膀的创新。
互联网视频打通了观众,使原来的电影、电视剧、网剧不同的观众群体现在趋于同一。我们为什么不创新性地思考把追剧的观众也可引向影院的大荧幕?电影电视打通,线上线下打通,是不是可以通过创新让中国电视剧的剧场版将来能够在影院上映,是不是也可以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做一个电视剧的剧场版,或者精简版?
围绕着电视剧、电影、网剧内容的多层次的创新开发,将会让观众生活在一个创意中国、诗意中国。今年这个想法有了以后,也和电影局在沟通,很有可能最近就会有这么一部剧尝试,线上线下都打通。局强调,凡在电视剧司、电影局等行政部门备案公示、立项审批的电影、电视剧,在未进行内容审查且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之前,不得在任何渠道或平台发行、播出。
2月19日举行的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2016年度大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
毛羽做了主题报告,对于电视剧司2016年对于电视剧行业引导和管理的重点工作,以及2017年的工作方向,进行了通报。
会上,毛羽司长还发布了即将下发的最新文件的管理规定。总局强调,
凡在电视剧司、电影局等行政部门备案公示、立项审批的电影、电视剧,在未进行内容审查且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之前,不得在任何渠道或平台发行、播出。对存在违规发行的影视剧,要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并视情节的轻重,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机构采取处罚措施。
此外,总局要求各省级管理部门要指导和督查辖区内视听节目许可证持证机构,加强影视剧上映、播前的审验工作。在影视剧正式上线播放前,要对其是否已在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进行公示和立项审批、是否已取得“两证”的情况进行查验。对于已备案公示但尚未取得相关许可证的影视剧,一律不得上线播出,也不得将其作为网络剧、网络电影进行审核播出。
他举例,近期的《精绝古城》最初在电视剧司进行了备案公示,最后因种种原因不能够在电视台播出,该剧向电视剧司提出了撤销备案公示的申请,电视剧司给予了同意答复,而后,该剧在网络播出,这是符合规定的做法。
“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些这样的剧目,在电视剧司备案了,还没有审完就拿到网络播出。在网络播完了,要在电视播了,又重新拿到电视剧司来审查,这个
程序是不对的。”
以下是“看电视”对毛羽司长讲话重点内容的梳理:
2016年电视剧行政管理:
播出平台不得指定明星,不得炒作“未删减版”
毛羽司长介绍,2016年电视剧司在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上,主要从三大方面加大了依法行政。
1、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的购播工作的管理,规范购播行为,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6年7月份,总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购播工作管理通知》,强调重申了电视剧购播评价体系,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品质的评价为核心,实行全面的分析、综合评价,不能片面靠明星的颜值来购播剧。
《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广播电影电视的播出机构要切实加强对电视剧购播工作的管理,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不能在电视剧购播工作中指定明星演员,划定明星演员的范围,以明星演员为议价标准。尤其要求上性播出的频道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
对于电视剧的宣传,要求各级播出机构要突出电视剧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制作品质以及主创团队的共同参与,不得过度炒作明星演员。
2、加强电视剧播出和宣传的管理。
2016年,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剧及相关广告播出管理通知》,对电视剧的宣传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已经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宣传物料中不得载发行许可证版本之外的内容。同时,各个播出机构不得以所谓的“完整版”、“未删减版”以及“被删片段”来作为概念进行炒作。
《通知》还要求把电视剧播出时,应在每一集电视剧剧名出现的画幅中用字体清晰、大小合适的简体字在画符显著的位置,横向分两行标明电视剧行政许可的发证机关和发行许可证的证号,且标识的时间不得少于三秒。
3、建立国产剧审查通过样片的上报备案制度。
2016年3月,总局开始实行“国产电视剧审查通过样片上报备案制度”,要求全国所有的省级审查通过的电视剧在发证之前要向总局上报一份完整的清晰的样片,也意味着总局的管理进一步迈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2016年电视剧内容管理:
革命历史剧的三大不良倾向,百部重点选题动态调整
而在内容管理和创作引导方面,电视剧司也先后出台了政策,在管理中加强服务,在引导中加强规划。毛羽司长将其概括为五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备案公示。
2016年5月,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规范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办法的通知》,8月,再次下达通知,要求各级省级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备案管理、审核的职责,做好重点电视剧的选题和规划工作。
2016年通过备案公示的剧目一共有11208部,47802集。与2015年相比,部数增加了49部,集数也增加了4130集。在所有备案公示的剧目中,当代题材、现实题材的剧目占到了55%左右,古代题材占到了20%左右。
通过备案公示管理,去年一共有400多部剧、差不多2万集,由于质量问题、价值观模糊问题,没有通过我们的备案公示。
2、完善通报督责机制,加强追责管理。
2016年发现了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间就存在着三种不良的倾向:
一是反面人物的正面塑造。
二是塑造正面人物的时候也是一身的坏毛病。
第三,过度表现中国人的愚昧、自私、丑陋的一面
还有少数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也在挑战观众的价值观,表现的趣味集中在边缘另类的情节之中。比如说有一部电视剧是写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地带大她的五个孩子,但是这些孩子永远都是在争吵、在打闹,街坊邻里之间也是争斗不休,全剧充斥着恶言恶行。
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有一些电视剧的创作态度不够严肃认真,导致电视剧完成都要播出了,还是非常粗制滥造。有的剧为了赶后期,特效草草了事,受到观众的诟病,影响电视剧的声誉。
3、加强了重点选题的规划。
2016年8月,电视剧司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6-2020年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的通知》,百部重点电视剧的选题,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动态式的调整和台账式的管理,并不是实打实的100部,这些100部拍完了的可以走出去,我们会把一些新的剧再列到百部里面,会重点追踪。
4、加大对优秀电视剧的扶持、引导的力度。
总局从2013年开始就通过财政支持,设立了一项电视剧剧本的扶持引导专项资金,开展优秀电视剧剧本的评选与资助工作。
2016年,一共有33个剧目经过各个省级的初选,入围了优秀电视剧评选里面来。经过专家的评审,2016年共评出了《三军大会师》《爱人同志》《天下梁田》《冯子材》《脊梁》和《安居》这六个重点扶持项目和《烈火
海洋》等16个一般扶持的项目。
5、扩大好剧选介的宣传范围。
总局网站上专门设立了一个电视剧电子政务平台,里面有个叫“好剧选介”的版块,对播出好剧的卫视频道,制作好剧本、电视剧的制作机构,主导创作的艺术家来进行表扬和激励。
2017年“内容品质提高年”
主流题材进卫视黄金时段,加强制作公司与电视台的合作
对于2017年,毛羽司长介绍,电视剧司的重点工作是提升电视剧的品质,因此2017年被确定为“内容品质提高年”,具体而言,他提炼出了“价值、文化、品质、创新”这八个字。
1、希望各个企业要将电视剧的品质提高作为公司的立身之本。
拍优秀电视剧,首先还是要突出重点。今年的重点就是要抓好香港回归20周年、建军90周年,尤其是今年秋天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的电视剧的拍摄和播出工作。目前我们已经汇总的剧目差不多在40部左右。
第二,优质的电视剧还需要好的播出平台。今年,我们将坚持好作品进入好时段、好平台的原则,来强化播出的宏观调控职能,确保主流题材的主流定位。
一是完善卫视电视剧播出的结构化的管理措施,确保在黄金时段播出一定数量的重大革命历史、少数民族、少儿、军事等题材的电视剧,从而来形成各种题材结构比例适当的播出格局;
二是完善重要的宣传期的调控机制。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庆祝建军90周年和香港回归20周年等重要宣传期,我们将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统一部署、统一调度,保证重点剧目在卫视的黄金频道、黄金时段来播出。
另外,电视剧内容品质的提高也离不开企业家、创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把握,离不开悲天悯人的情怀,也离不开我们对电视剧规律的再认识,任何重形式、轻内容的发展理念只能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居于下风。
IP再好,要想把它转换成电视剧,也要有符合大众需求的核心价值观,要有吸引人的故事,要有个性鲜明的人物、人物情感的挖掘,高潮里的矛盾和冲突和悬念。
同时,拍优质的电视剧更需要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需要我们行业来进行自律,一部剧好不好需要靠真本事,靠买收视率的假本事决定不了一个企业的江湖地位。
我们特别欣赏前不久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签署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这样的一份承诺,不仅是向社会表明态度、接受监督,而且还有具体的措施。这样的表态就比一个单纯的声明要好,几方面的责任一目了然。
政府方面,对受到协会查实的严重者,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取消他的资质。同时,还要接受法律法规的惩处。这样的话,责任就清晰了,就比泛泛的呼吁进步了。我想,这大概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
为了规范好市场,电视剧司将会在赋予的行政权利范围内依法行政。同时,我们也要求行业协会严格按照协会
章程做好份内的工作。
2、进一步推动电视剧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提高电视剧供给的质量。
尽管有400多部剧、差不多将近2万集被宏观调控掉了,但是47000集的量就目前市场需求来说,的确存在着如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方面的问题。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低端的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电视剧领域也普遍存在,和电视剧优质内容不足、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是一个道理。
一线台的数量是有限的,每年播出的剧目和购买的价格其实也是有数的,最终要靠什么竞争?最终要靠优质的内容。
所以我特别希望在座的企业,在今后发展规划中不求数量、求质量,十年磨一剑,剧本不成熟千万不要仓促出马。哪怕是和谁签了对堵协议,也不要牺牲了质量,不要靠牺牲质量来毁了企业长久发展的名声。
电视剧生产企业发展到今天,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优市场主体。我们希望电视剧的国有制作机构要通过深化改革,以真正的市场主体心态迎接市场挑战,也希望各个民营制作企业通过竞争实现兼并重组,通过上市融资形成集约化的专业公司,改变市场主体小而散的状态。
要实现这个首要目标就必须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实现由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促进电视剧市场向理性成熟的方向转变。我们希望大的企业能够做优做强,小的企业做专做实,市场和竞争更加充分,进退有序,这是我们在今后一个阶段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共同的课题,也是我们电视剧生长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
我们仍然要对电视台播放电视剧的主流地位充满信心,尽管互联网视频已经成为更为方便的观看平台,但是电视台以点带面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仍然有它的不可替代的广播优势。
所以,我特别希望电视剧的制作公司和我们电视台在一部剧的合作方面要更加重视。拍电视剧不跟电视台合作,那就是处在一个盲人摸象的状态。
对于电视台来说,也可以避免盲目的“买买买”模式,避免“买买买”模式所催生的不合理的天价产生,从而根据自己的特点、播出定位寻找自己有共同价值观和理念的合作伙伴。
几家主要的视频网站都已经把自己主导的网剧的生产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从今年起都不再是简单的“买买买”了,电视台为什么还要去简单的“买买买”呢?
电视台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平台优势,从而实行差异化的竞争,保持住自己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为我们的基本观众群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对于电视剧的制作企业来说,和电视台的合作也意味着避免盲目投资,避免一部剧都拍完了还在为寻找买家发愁。
3、创新。
我们要时刻对创新所带来的风险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资本的话语权现在是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也要让资本知道,电视剧最终是要靠内容取胜的,是要靠价值观来彰显其存在的意义的。
一方面,欢迎资本进入到电视剧领域,但是也要警惕资本不能够违背电视剧艺术和产业原有的规律,要警惕资本把电视剧变成理财工具和金融产品,警惕上市公司和制作企业靠数量对赌、蒙骗股民来牺牲电视剧的质量。这样最终只能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是双方不得利。
我们要的创新应该是市场不断细分的创新,在不断细分中创新出更长久、更有生命力的产业链;是我们的企业的战略不仅仅服务于主流大众,还要兼顾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创新;是产业生态不断走向互通、互补、共享、共赢的创新,是“互联网+”、“金融+”不断为内容服务,为内容插上腾飞的翅膀的创新。
互联网视频打通了观众,使原来的电影、电视剧、网剧不同的观众群体现在趋于同一。我们为什么不创新性地思考把追剧的观众也可引向影院的大荧幕?电影电视打通,线上线下打通,是不是可以通过创新让中国电视剧的剧场版将来能够在影院上映,是不是也可以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做一个电视剧的剧场版,或者精简版?
围绕着电视剧、电影、网剧内容的多层次的创新开发,将会让观众生活在一个创意中国、诗意中国。今年这个想法有了以后,也和电影局在沟通,很有可能最近就会有这么一部剧尝试,线上线下都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