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青海湖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3180

绿铜v3_04灰铜v1_05灰金v1_05绿银v3_04紫铜v1_05绿金v1_01绿金v3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0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青海日报消息,2月21日,青海省完成第一次省内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任务。据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维护良好,2004年至2016年,青海湖面积增大169.67平方千米,相当于增加了25.5个西湖。

青海湖(资料图)

西湖(资料图)

据报道,青海省6家普查承担单位、近500名普查技术人员历时3年,通过开展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形成了三江源生态监测、青海湖流域综合生态监测、青海省草原承载力等监测成果。监测成果显示:2004—2016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生态环境逐年改善,青海湖面积增加169.67平方千米。据了解,导致青海湖面积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

2013年10月20日,CCTV曾报道关于青海湖水位上涨的消息。水文数据显示,2004年青海湖水位到达最低位,海拔3192.86米,此后水位一直保持回升趋势。科学家对青海湖流域连续的跟踪研究已经超过了十年,对水中化学元素的研究证明,青海湖水增加主要来源于降水。青海湖区域的年降雨总量从300多毫米增加到近年的400多毫米。

2014年05期《干旱区研究》杂志发表题为《气候变暖情景下的青海湖水位变化》的文章,文中指出,青海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呈增暖趋势,流域年降水量有弱增加趋势。近年在降水集中化的作用下,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逐渐由"暖干"向"暖湿"化的方向发展,青海湖的水位变幅也由负值转为正值,从而面积不断增加。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2015年9月25日,青海省林业厅造林处处长马光金在接受青海日报记者时表示,青海省退耕还林工程经历了3个阶段,2000年至2001年为试点阶段,2002年至2006年进入第二阶段的全面启动,第三阶段从2007年至今为成果巩固阶段。从2000至2015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290万亩(还林261万亩,还草29万亩)。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青海省累计增加林地面积100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3.1%提高到现在的6.1%。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面积,主要沙区的土地沙化速率呈现出明显减缓的势头。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沙化土地以每年2.3%的速率递减,水位连年出现上涨。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

据中国矿业报2014年2月27日报道,在青海湖湿地、三江源保护区核心区及周边,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2003年~2013年,青海省投资10亿元,实施了122个项目,通过覆坑平整、覆土、多草种混播、网围封育等措施,恢复治理矿山面积19万亩,改善了治理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环湖地区植被有了明显恢复,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量损耗,这也是青海湖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

青海湖(资料图)

青海湖(藏语“青色的海”之意),意为蓝湖、青湖;古称西海、鲜水、鲜海、卑禾羌海,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泊”。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内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和内流湖。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3260米。

图示数字处为青海湖所在位置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特征及演变反映了青藏高原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同时,青海湖作为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对周边地区的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9 12:47 , Processed in 1.008472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