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很遗憾!月球首株嫩芽已死,但是嫦娥四号6个创新“功不可没”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2830

绿铜v3_04绿银v3_04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金v1_01紫铜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在科学中关注我国月球探索工程的人确实不少,不仅是我们一部分的科学爱好者,更多的是外国科学界也是“一双”眼睛看到的,自从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之后,一举一动可能比我们还要报道得快。根据科学最新报道,这里要说一个“很遗憾”的事情,就是我们宣布不久的月球生物实验取得重大突破之后,这颗发芽的种子已经死亡了。
这是我国在月球上培育的首株嫩芽,宣布死了已经确定了。当然该实验的出现,可能都是为在月球建立可以居住的场所做铺垫的,成长出更大植物的失败是很正常的,只有失败才有成功,不然也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在月球环境下如何适合植物的生长,所有的实验如果都是一次成功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了。在整个实验过程之中,科学家们发往月球的装置中有人工照明,可确保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有一台摄像机,地面操作员通过它不断进行观察和控制。
在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向国内传回了一张最新照片,照片显示,本次嫦娥四号从地球带去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些许嫩芽。那为什么就死了?该消息也已经回应了。根据科学报道显示,目前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已进入“断电”状态,载荷内部在月夜温度零下52℃的情况下,所携带的六种生物将结束本次科普试验使命,处于冷冻状态。也就是说没法进行植物正常温度的支撑了,当然已经说了(完成了科普试验使命)。有没有后续是否让它长成更大的植物,这个消息倒是没看到。
当然我们知道,如果制造的封闭式生态系统开始运作起来,那么未来,宇航员登月就不再需要携带水、空气,一切都将就地实现。而这个封闭的生态系统荷载没有带电池上去,没有带保温的上去,发芽已属不易,客观条件上来说,并不能保障嫩芽继续生长(这句话就是说没法保证在这个同样的条件下继续生长)。这就是原理的所在,所以大家也不用质疑,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能够出现就不易。并且待下一个月昼期温度上升后,在全封闭状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六种生物将被慢慢分解成无害的有机物,并将被永久封存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部,所以对月球也没什么影响。
实验嘛,成功和失败是正常的事情,并且我们这次挑战的还是月球,使命完成了,后面的问题可以不用想了,算是一步一步的进行的。这个跟地球完全不是一回事情的,虽然第一次完整植物生长过程失败了,我们也学到了一部分经验和知识,在下一次的月球生物实验之中,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先前失败实验的原理进行“补救”,说不定一下次就成功了,完全可以种出一颗植物了,再次为科学家们点赞,你们在嫦娥四号发射之中已经实现了6个创新了“功不可没”(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与巡视勘察,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测控通信,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器和月球轨道微卫星的甚低频科学探测,运载火箭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进行了超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技术试验,首次在月面开展生物科普展示,首次开展国际合作载荷搭载和联合探测。),已经不易了,只想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继续加油,我们人民没啥要求,你们慢慢研究就行,谢谢大家阅读!《强调:本次实验是成功的,我们已经是完成了实验的结果,大家别激动,这里说的失败不是实验失败,我们是希望走得更远,当然如果这样就培养出了完整植物,那月球的建立就没那么复杂了。》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4 15:19 , Processed in 2.51980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