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那黄河入海流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953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金v1_05紫银v1_03紫银v2_02紫铜v1_05紫铜v2_03紫铜v3_05红铜v1_05灰金v1_05灰铜v1_05灰铜v3_01绿金v1_01绿金v3_04绿银v3_05绿铜v3_05蓝银v1_05蓝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1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河东人来说,鹳雀楼名气更是大。
小时候,它在课本里,在小学生摇头晃脑一知半解拉着“长调”的背诵里。
略有见识后,知道它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名楼之一。
2002年10月,鹳雀楼重新修建完成。
从此,它不再是一个朦胧的意境。
它就矗立在我家西南永济黄河东岸的滩地上。
复建的鹳雀楼为目前国内惟一一座采用唐代彩画艺术的仿唐建筑,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楼高73.9米,算是国内最高的亭台楼馆景观,其规模相当于2倍的滕王阁;武汉的黄鹤楼是16.9米,鹳雀楼的高度差不多是它的五倍。
鹳雀楼
鹳雀楼,始建北周年间,初为刁楼。其时,北周与北齐对峙,北周都长安、治蒲州,而邻蒲州的平阳(临汾)以东则为北齐属地。为镇守河东之地蒲州不失,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在蒲州城西门外筑高楼以作军事瞭望。因其气势宏伟,登顶远眺,山长水阔,有轻云要漫上层楼之感,登楼人瞬间不觉升起一起“飞飞”之想。所以又名“云栖楼”;又因濒临黄河,食鱼之鸟鹳雀云集,人们多据此叫它鹳雀楼。
登楼最好是在太阳开始偏西之后,临近傍晚最为壮美。
因为黄河在西。
时候早,就先一层一层地“悠”吧。
一楼展示的是大唐蒲州盛景。一幅巨画描绘昔日蒲州宫廓、市井,颇有《清明上河图》风范。古城蒲州原来更近河岸,可以想见城墙的垛碟早已被岁月剥蚀,当年关隘森严、市井繁华。对照路上所见被岁月剥蚀的古城墙残留的垛堞,真是感慨古今变迁,岁月无情。
二楼主题是华夏根祖文化,作为古中国的河东大地,物华天宝,俊采星驰,“女娲”河滩抟泥补天;汉将韩信走赵燕;刘邦出塞困白登;李渊马踏蒲坂进长安;太宗御驾亲征平辽东;司马光机智救人“砸缸”;“莺莺”“张生”西厢终成眷属……
三楼再现亘古文明,一组组塑像使人身临其境于先祖的生活:晒盐、冶铁、酿酒、采桑养蚕等。
四楼黄土风韵,可以欣赏出自永济名人之手的字画。
五楼是鹳雀楼模。
六楼立一尊王之涣执笔远眺的铜像。
黄河入海
向东看,条山横翠,林木阴阴,楼厦连襟,房舍交臂;南望车行走蚁,岭岗连绵,方田齐整,白云悠然。围着景区的田野里当地老百姓种着一色的“芦笋”,一直绿到天际。供农人休憩的“瓜庵”像极了童话里的蘑菇小屋,拖着长长的影子在追太阳。
转过头来,向西看,不要激动,看啊:
落日余晖下,一条大河像舞动的黄色锦缎,闪着光,跳跃着,好像是送儿走四方的母亲,拐弯处,微笑着,眼里泛起不舍的泪花。河那边就是陕西,不见王之涣笔下“依山尽”的群山,应是无穷碧的万顷荷花,氤氲的白雾里幻化出了黄河开山凿岭、千回百转、浩荡东流直至入海的画面。
刚健而柔情的母亲河啊!
想王之涣能写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绝句,不仅仅是因为他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登上了“鹳雀楼”;还因为他读过《诗经》,翻过《史记》;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理、景、情融合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不朽的绝唱。作为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至理,至情,至境无人超越,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因为他不仅“身高”,更是“心高”。
毛泽东站在陕北的高原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他的眼前飞雪不也幻化出了北国壮丽山河?
太阳一点点下坠,余晖洒在河面上,逆光中的黄河,不显浑浊,层层波泛起道道银光,玫瑰色的晚霞似飘带萦绕。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7 16:19 , Processed in 0.809820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