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性格胆小并非天生[1P]

[复制链接]

白银会员 - 等级≥知州

绿金v1_01灰铜v1_04紫银v2_01灰金v1_05紫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玉兔 于 2014-9-11 18:32 编辑

(Fotolia)  


文/吴国斌(心医堂中医诊所院长)
【编者按】
台湾民间有个传统习俗──三朝之礼……最后是用小石头在婴儿胸前轻轻拍三下,这个石头意味着帮婴儿“作胆”,让其胆大如石,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有好的胆识,像石头般的坚毅。从古礼中我们便可了解长辈们对后代子孙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勇敢坚强。
但是有些人从小就特别胆小,与同年龄人相比一些无所谓的事他却怕得要命,这该怎么办呢?有无改善办法,能让这些人的个性强壮起来。
一般人认为胆小是天生的,与个性有关。但心理会影响到身体,身体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心理状态。若一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或经验常存在令他害怕的因素,会导致他生活上特别容易胆小、惶恐不安,这是属于心理因素。以下则从中医的身体脏腑阴阳失衡的角度来看胆小的问题。
胆小之人常心神不宁,惊悸怔忡不安。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藏神”,故胆小之人的病理状态当属中医的“惊悸怔忡”范畴。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大部分惊悸属痰与火,怔忡属血虚有火。人是由心所主控的,心又由血所营养,若心血一虚,将会神气失守,神去则郁而停痰(痰可理解为代谢不好的产物)。惊悸者,是属于受到外界刺激而发生心跳不安;怔忡者,则属不因受惊而终日自觉心跳不安。惊悸怔忡从疾病的发生原因来看,可分为:
肝胆心虚:或因发怒伤肝,或因惊吓入胆,或者是汲汲于富贵,或者经常忧愁烦恼于贫穷,或者遇到烦冗的事情,心神不宁,皆可导致惊悸怔忡的症状。
惊悸怔忡是人体气血阴阳失调的结果,临床常见症状,惊慌、恐惧的心理;而惊慌、恐惧的心理,又可引起或加重惊悸怔忡症状。因此,治疗本证,身心同调,十分重要。
多数这类患者,心电图检查多属正常,在西医常检查不出病因。若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则可以依上述的症状、脉象来分析病情,给予适当的方药治疗,多能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国斌医师安心神食疗方
对于心血虚,心悸怔忡明显者,可用龙眼肉20颗,龙骨20克,牡蛎25克,灵磁石25克,煮汤服用,可收奇效。◇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7 17:06 , Processed in 1.760741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