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电影原型是他!首炸水门桥的英雄还健在,已98岁!

[复制链接]

已抛锚 成长值: 4880

蓝铜v2_05蓝铜v1_05红铜v1_01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3绿铜v3_05绿银v3_02紫铜v1_02蓝银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2-3 1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影原型是他!首炸水门桥的英雄还健在,已98岁!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在热映
志愿军战士三炸水门桥
“只要修一次,我们就炸一次”
“只要桥在,我们的任务就还在”
你知道吗?
电影的原型
第一次炸水门桥
志愿军英雄郭荣熙
现在还健在
今年已经98岁
第一次炸桥
是他拉响炸药包……
今天
听郭荣熙
带你回忆真实的“水门桥战场”
炸桥!阻断美军南逃之路
1950年11月6日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
志愿军与敌军苦战数日
11月29日
美军第10军开始竭力往后收缩
企图南逃


水门桥是美军
从长津湖撤往后方兴南港的必经之路
一旦炸毁了水门桥
美军1000多辆装备车辆
将被堵截于此


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
第20军第60师作战科参谋的郭荣熙
接到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炸掉水门桥
绝不能让美军逃跑!
郭荣熙是个爆破能手
解放战争中
他曾多次带领爆破班荣立战功
个人荣立一等功一次
二等功一次
被授予华东野战军二级人民英雄奖章


郭荣熙说:
“哪怕再艰苦,哪怕牺牲
我也不怕,保证完成任务!”


三炸水门桥
一个排的战士全牺牲了
这次炸桥
郭荣熙带领一个排的战士
捆扎好三大包二三十斤的炸药
在夜色的掩护下
向水门桥方向出发


战士们顺着公路穿插过去
一路上随时随地可能碰到敌人
当时气温-40℃左右
战士们的双手被冻得乌黑
到达水门桥后
郭荣熙观察地形
凭借自己的爆破经验
选择将炸药安装在桥头与公路接合处


据他回忆:
装好炸药后他命令战士们后撤
自己拉响了发火管
还有30秒钟就要爆炸
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
——因为饥寒难忍
郭荣熙撤退迟了几步


一声巨响,大桥被炸毁
而他也被一个飞物击中
左小腿腓骨折断
脚被扭转了180度


水门桥被炸断之后
很快就被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工兵修好了
修复,炸毁
再修复,再炸毁……
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炸桥任务中
有的排在执行任务时
整排的战士全部牺牲了
当时天寒地冻
有的战士牺牲时
还保持着打枪的姿势


几天时间内
志愿军不惜一切代价
连续组织炸桥
最大限度地迟滞了美军撤退的步伐
二次入朝作战
郭荣熙说:死也要死在这里!
负伤后,郭荣熙回到国内
他最放不下的
是那些还在朝鲜战斗的战友
考虑到他的伤病
部队领导不让他再去朝鲜
郭荣熙当时说:
“我要去,我死也死在那个地方”


1951年5月
郭荣熙回到朝鲜
再次与战友们并肩作战
直到1952年6月随军回国
离开朝鲜那年
郭荣熙28岁
很多同他一样年轻的战士
却永远长眠在了异国


▲长津湖畔志愿军烈士墓碑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
上映首日
江苏徐州军分区
组织志愿军老战士观看
电影激起了他们对烽火岁月的回忆
他们说:
“只要阵地还有一个人,就不能退!”
今天,战争通过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
今天,我们能坐在电影院里回溯历史
最应感谢和致敬的
正是这群最可爱的人
因为他们的付出
才有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永远致敬他们
延伸阅读:

1950年12月6日晚,敢死队的战士们临危受命,发起了炸毁水门桥的壮烈行动。
不到一周,这已是志愿军第三次炸毁水门桥。
01
1950年11月30日,为避免被志愿军全歼,此前号称“战无不胜”的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正式下达了南撤命令。
原本被分割包围的美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从长津湖北面的柳谭里、新兴里等地,一路南逃,企图在下碣隅里集合,穿过古土里抵达兴南港。美军战史曾记载,这是“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是“一次地狱之行”。
邹世勇是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一营三连副指导员。
长津湖战役打响时,他的任务是攻占柳潭里的关键阵地——1240号、1282号高地。在邹老的回忆中,天上常常下着鹅毛大雪,战斗还没开打,就断了粮。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他们,在零下30度的雪原中与敌人战斗,这种残酷,是电影无法演绎的。邹世勇白天躲避敌军的飞机大炮,夜里对美军发起攻击。敌我厮杀在一起,入眼之处,一片血白血白。
12月1日清晨,团通讯员传来了命令:柳潭里的美军在南逃,一营要动用所有力量阻击。与邹世勇交战的美军也边打边退,逃下了山坡爬上了汽车,落荒而去。
“家底丰厚”的美军,连溃逃都“不惜血本”。夺路逃窜时,先对我军阵地轮番轰炸,后有数不清的飞机与战车前后掩护。


二十七军司令部《新兴里、柳潭里战斗群报》(1951年1月1日)
而我们的战士们,已在此前非战斗减员与血战中损失惨重。“美军逃跑后,我立即清点人数,发现一营3个步兵连只剩下了37人。”而在战前,仅邹世勇所在的连队就有200多人。来不及感伤,邹世勇带领剩余的37名战士展开追击。
一路打,一路在美军的尸体上翻找食物。已经断粮太多天了!邹老回忆:“在长津湖战役打响之初,营长便把自己的战马宰了,为进攻的战士们补充体力。一旦开始争夺阵地,有时连吃雪团的时间都没有了。”
据《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军史》记载:全军50501人,马匹却只有2898匹。不到绝境,谁愿斩杀如此珍贵的战马?而美军从南撤到集结,一周内动用了300多架次的运输机,总计空投了1500吨补给。
但就是在极端不对称的作战条件下,追击的志愿军依旧给了美军重击,美军从柳潭里到达下碣隅里的22公里,平均每小时只推进了286-370米。
12月5日,七十九师通讯员追上了邹世勇,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原来,12月4日下午,美军几乎全员撤进了下碣隅里,步步直逼水门桥。邹世勇的追击,已经没了太大的意义。
邹世勇所在的二十七军七十九师,曾创下过在缺少补给的情况下、连续18天在山地隐蔽行军30公里的纪录,被美军称为“当代战争奇迹”。可再快的急行军,也不可能追上开足马力的机械化部队。战士的舍命追击,终是敌不过美军不知疲倦的钢铁坐骑。
02
水门桥,实际上不是桥,而是古土里以南约6公里的一座水电站。引水管道上方,一侧是发电房,另一侧是陡峭的高山,看起来像是一座跨度8.8米的浮空桥。
其实,在最初的计划中,此处并非命门之地。九兵团没有像电影宣发所说、在此桥孤注一掷,而是计划“迂回穿插、围点打援”;我军战史中,水门桥甚至被忽略不计。
但从美军视角看,陆战一师作战任务是撤退,志愿军追击得太猛,能否通过水门桥便成为了美军南撤的重大转折点。或许因为这个原因,现在电影剧组便把聚焦点放在了《水门桥》上。


《长津湖之水门桥》海报
那么,美军是怎么一步步跳出“口袋阵”的呢?志愿军中负责“打”的主力和“围”的力量,当时遭遇了什么呢?请看下去——
长津湖战役歼灭北极熊团时,作为预备军的二十六军,此时全在长津湖以北。情报不准、通讯不畅,兵团未能及时将二十六军南调。当兵团将攻击下碣隅里之敌的任务交给二十六军时,意味着二十六军需迅速穿过整个湖区。
在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的前提下,各个部队无法大规模集结,也无法从公路追击,只能被迫分散、翻山越岭南下阻击。二十六军副军长张铚秀乘坐极其罕见的小吉普,负责在前方指挥。11月30日夜,因担心暴露目标,雪夜中疾驰却不敢开车灯,结果吉普车不慎开出山路,掉进了山沟里。
而二十六军力求最短时间到达战场,为了减轻负重,战士们只带了两天的干粮,炮兵营更是人扛马拉地带着军火翻山越岭。这是真正的破釜沉舟——否则不用在战场和敌人交火,路上就饿死冻死了。
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当年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侦察手段和后勤保障:二十六军带的是一张较老的朝鲜地图,而部分新开凿的人工湖,在地图上没有标注。滞后的信息误了大事,部队按图前进,有时在茫茫雪原中奔驰一晚,天亮一看,居然走错了路!
而此时,“围点打援”中负责“围”的五十八师、负责“分割”的五十九师也岌岌可危。
12月3日,柳潭里、囦水里美军,与被五十九师困于死鹰岭山沟的残敌会合,并联合下碣隅里接应的美军对死鹰岭发起猛攻,死鹰岭失守。
此处,我想请大家记住五十九师里,一位名叫“周永金”指战员。为什么?我们在最后说明。
五十八师最初接到的命令是:同12月4日赶到下碣隅里的二十六军交接战线,五十八师前出至黄草岭地区。五十八师此前和美军血战,已损失惨重。虽作战英勇,可惜势单力薄,在二十六军距离下碣隅里尚有60公里左右的距离时,撤退到此的美军数量已由最初的2个排变为了上万人,战备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假若此时,我军能有一发炮弹落到此处,必能使陆战一师遭到毁灭性打击。然而,由于我军火力奇缺,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分割的美军完成集结,并不断承受着美军以坦克为先导、对封锁线发疯一般的冲击。


第二次战役简报(部分)1951
12月5日,二十六军的一个师才冲到五十八师阵地,此时美军近乎全跑到了古土里。
在笔者与老战士们观看电影《跨过鸭绿江》,银幕上出现长津湖时,很多老战士难掩激动的情绪。提起二十六军主力未能阻击美军、回忆起九兵团的非战斗减员,他们仍然十分憋屈和痛心。
为阻止美军跳出志愿军的“口袋阵”,炸掉水门桥,便成了把陆战一师封堵在长津湖地区的最后机会。
03
1950年12月7日午夜,美陆战一师最后一支部队突破了下碣隅里。美空军用此前搭建的临时机场运走了近4500伤员,又空投327.7吨物资。撤退的美军1.4万人,装备各型车辆1400余辆,准备着最后的突围。而为了营救陆战一师,接应的美军甚至在小小的兴南港海域,集结了7艘航空母舰和500多架飞机。
美军一旦通过水门桥,我军的地形优势将荡然无存。只要美军到达水门桥南面的真兴里,特别是1081号高地,就能以绝对碾压的火力,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圆火力覆盖区。
电影《长津湖》早已埋过伏笔,七连提到要去增援的,正是水门桥。实际上,我军炸毁的远不止水门大坝。美军南逃过程中,志愿军炸毁的桥涵大坝实在太多了。
在我多次和九兵团老英雄们交流中,他们记得长津湖冻入骨髓的冷、记得濒死一般的饿,提起杨根思会激动得满脸通红,回忆起黄草岭会陷入沉默。
“杨根思连”的向兴富爷爷,甚至向我提起这样一个细节:“没有找到遗骸遗骨,很多战士不愿意相信连长牺牲了。传着传着的,不知谁给我说,也许连长没有死,被哪位战士背下阵地了……”
但在老英雄们的记忆中,唯独没有“水门桥”。不得不说,这正是春节票房“王炸”、宣传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的电影《水门桥》,在军迷和影迷之间引起巨大争议的原因。
还是说回本次主题吧。
12月1日,志愿军炸桥小分队便穿插到水门桥突袭守桥美军,并将水门桥炸毁。然而仅过了一天,美军工兵便用木材快速修复。
12月4日,志愿军再次炸毁桥体,也炸掉了周围的工兵修补材料。这次破坏相当严重,但很快,重型工程机械赶到水门桥,在原有的桥墩基础上架起了钢结构桥梁,使桥面更加坚固。
12月6日,伴随着“轰”的巨响。高爆炸药摧毁了水门桥,将桥墩连同桥柱桥面全部炸毁。次日,志愿军二十军五十八副师长亲赴现场观测损毁程度,并作出汇报:(发电所)已经被彻底炸毁,好几个月才能修复。
史密斯也近乎绝望。但美陆战一师在整个美军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声誉,早在美陆战一师溃退的第一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便慌了阵脚,甚至在记者会上发出了“正在考虑使用原子弹”的言论。
麦克阿瑟命令全军后勤保障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修好水门桥。这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工兵参谋乘坐直升机勘探计算后,工兵营提出一个颠覆常识的“桥接计划”——空运一座桥来,就地进行组装!
于是,日本军工力量,作为水门桥一役中扭转战局的第三方势力登场了。
04
诸如三菱重工、丰田等赫赫有名的日本财阀,其发家史浸润了无数亚洲人民的血泪。战后,日本被要求“废去武功”,军工企业也随之转为民用。但美国并没有彻底清算日本,而是保留其部分军工生产能力为己所用。
朝鲜战争刚爆发,美国就迫不及待扯掉了遮羞布,让日本民企摇身一变,全功率恢复军火制造,为“联合国军”提供支援。
朝鲜战争期间,整个日本从上至下,都成了联合国军的“贤内助”。仅日本向美军提供的武器弹药,就有1.1亿美元;美在日整体战争支出,更是高达52亿美元。美驻日大使墨菲曾感叹,如果不是日本列岛成了一架军工机器,美军在朝鲜作战是不可想象的。
朝鲜战场,我们真正所面对的,何止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
12月7日,战士们突然听到半空中响起沉重的轰鸣声,以为是美军战斗机来了,谁知隐蔽许久也没听到炸弹声。
此时,空中多架C119运输机,各自吊着重达1.1吨的M2钢材来到古土里上空。一朵朵巨型的降落伞,带着一大段钢材落地。落地的冲击力,荡起了巨大的尘埃云。
一会儿工夫,这样的钢材,足足落下8个。比实际架桥所需的4个还多一倍。工兵连用大型运输车把钢材拉走,并迅速开始组装架设。
这是1950年,美军的工业能力。
这不禁让我想起,政治部军邮局游允平爷爷的回忆:

“战士们对我们的飞机坦克望眼欲穿。好几次黑夜我们把敌军统统包围住了,但一到白天,敌人又在飞机的掩护下全跑掉了。甚至有一次,一位战士恍惚看到空中一架飞机上有‘八一’字样,赶紧叫来战友们一起窥探,却只换来一梭子子弹。战士们老是问我,咱们的飞机有消息吗?大家一边打仗一边期待着,什么时候咱们也有飞机大炮了,冷不丁地给美国来个致命打击。”

遗憾的是,很多战士直到牺牲或回国,也没能看到我军的飞机坦克出现在朝鲜战场。50年入朝、58年回国的一四九师莫若健爷爷曾对我感慨:“战争后期,战士们都在欢呼我们也有飞机坦克了。可惜我从没亲眼见过。”
水门桥的三炸三修,拼的是破坏与修复。气势恢宏的电影,也让观众们感受到了现代战争中工业碾压的力量。
战士们想再发起冲击已力不能支,十余天血战,官兵又冻又饿,连土豆都快没得吃了。文玉祥是二十军六十师一八零团团部秘书,文爷爷拿着当年的一张照片对我说:“这是我们团部偶然发现的一个废弃金矿。如果没有它,估计早冻死了。”


资料图
“电影里,土豆磕掉牙可一点没夸张。我给前沿阵地送饭,所谓的饭就是铁疙瘩土豆。土豆非常珍贵,打起仗来战士一人就几个,干部减半。很多战士舍不得吃,又怕冻冷以后咬不动,就捂在心窝上暖着。”宋时轮司令员也在减员情况报告中写道:“冻成冰的就不能吃,战士看到流泪。”
在一次送饭的路上,飞机炸弹落在文玉祥前方,走在他前面的战友们都牺牲了,他的大腿也被飞过来的弹片击穿。死里逃生的文玉祥被送到后方,在伤口未痊愈的情况下,他又主动回到前线战斗,结果又一次被炮弹的碎片击中同一条腿。
文爷爷的家人指了指大腿和脚踝,无奈地对我笑:“第二次负伤才好一点,又马上跑回前线去了。”文老听罢,陷入回忆,似在回答又似喃喃自语:“我的心啊、人啊,早就和战友一起交给朝鲜战场了。死了拉倒……”
身经百战的文玉祥,1943年参加游击队,1945年正式加入新四军。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以及解放上海的战役,并荣获“华东野战军人民英雄”奖章。
1950年,二十军正在执行战备任务,为完成祖国统一而练兵。考虑到朝鲜战况,为了王牌对王牌,军委命二十军解除解放台湾的战备任务,紧急入朝参战。
“入朝前,我还想着解放台湾呢!谁知这一等,就是70多年。”文老说,“年纪大了,轮不到我们了,但台湾是肯定要解放的!”


手捧《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军抗美援朝英模纪念集》(1953)的文老英雄 杨建新摄
05
正如文老没能亲自解放台湾的遗憾,水门桥上坚固的钢梁,也让观影的群众们扼腕长叹。12月8日,美军基本全都通过了水门桥。
但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18公里,美军走了整整38个小时。此后,在美军织得密密麻麻的火力网中,志愿军仍旧不肯后退一步,在美军的惊恐中进行着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史密斯感叹:“这是钢铁部队和钢铁人类之间的作战。”
12月9日,奉命埋伏阻击的连队出现了“未开一枪”的反常情况,师部对此震怒不已。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主席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12月14日,东线的联合国军全线撤退完毕。300余艘舰船满载着兵员从海上撤退。为了掩护此次大规模撤退,美军在兴南港集结了193艘舰艇,狂风骤雨般倾泻了4万7千余发炮弹。
12月17日,志愿军和朝鲜军队占领咸兴,24日收复兴南地区和沿海各港口。
至此,东线战事结束。
二十七军的邹世勇,也随部队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了兴南港。在南进的路途中,邹世勇看到了永生难忘的一幕:
“大概上午八九点,我路过一处高地工事。我只知道在这一带是二十军,不知具体是哪支部队。我走过去一看:有的戴着大盖帽,穿着薄棉衣,每一个人的耳朵都用毛巾包着,他们一动不动,都硬了!枪口一致朝着山下公路的方向。”
邹老悲痛不已,“我们数了一下,起码120人,一整个连的建制啊。”邹世勇看到的,正是化作“冰雕连”之一的战士们。
远离战火硝烟的我们,如今只能从史料或影视作品中探寻一二。很多网友心疼我们的战士、咬牙切齿地假设:“如果当年志愿军有哪怕美军一半装备,都能把联合国军赶到海里去。”
也有很多人在思考,工业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工业化是追求指挥部不再与前沿阵地失去联系,是英雄们无需肉身对钢铁,是战士不再冒险去看飞机有无“八一”标志;工业化,也是在“世界屋脊”奔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是10天以内拔地而起的“火神山、雷神山”,是航空航天已触及星辰大海,是人民军队“走向深蓝”。
历史没有如果。新时代远离战火硝烟的我们,更应积极投身到中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不负历史、不负英雄。


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图自新华社。
后记
最后,我想说说此前提到的,五十九师一七六团的那位指战员。这位参加过解放华中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抗美援朝,历任班、排、连长的老人,直到带着战伤离去那天,从未对家人讲述过他的故事。
他的孙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一本本证书及奖章后,将二十多年收集的诸多军史资料与爷爷遗物整合,逐一筛选记录。在我此次采写时,他毫不保留地将手中珍贵的一手资料分享给我,只为敬赠“身为普通一兵”的爷爷和长眠在长津湖的英雄们。
他说,爷爷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新中国千千万万枚奠基石中的一枚,分享资料,是为了让后人知晓这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是的。祖国和人民会永远记住“最可爱的人”。
不会忘,也不敢忘!





插件设计:zasq.net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沙发
发表于 2022-2-4 08:25 | 只看该作者
    英雄事迹永远让人们铭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7-1 03:12 , Processed in 1.220779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