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处处可见“鸡尾酒效应”

[复制链接]

黄金会员 - 等级≥学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0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
艾滋病作为一种绝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特效药可以治愈。世卫组织报告称2010年全世界存活艾滋病患者及HIV携带者共340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并且新感染270万,这意味着全世界每天就有7000人新感染上艾滋病。
事实上在早在1994年,一种抗艾滋病的药物就被发现了,这就是抗蛋白酶抑制剂,在临床实验后,医学家们发现,这种药可以使血液中的HIV病毒颗粒极快地下降。但是HIV病毒的再生能力却高得惊人,每个病人每天产生的病毒量高达10的10~12次方,而且在新病毒产生时,会进化为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体,这使得HIV病毒无法被根除。
在这种情况下,1996年,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了“鸡尾酒疗法”,这种疗法建议使用3种或3种以上药物,每种药物都针对HIV病毒繁殖周期中的一个不同环节,通过多种药物共同作用从而达到抑制或消灭HIV病毒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疗效被临床证实为有效,它让无数患者在绝望的深渊中重新看到了希望,而何大一更因此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谈起鸡尾酒,人们并不陌生。鸡尾酒和可乐一样,都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被发明出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在一个小酒馆里举行了一场宴会。宴会结束后,宾客们的杯子里还或多或少的剩下了不少酒和饮料。酒保觉得可惜,便将这些酒品和饮料倒进了一个大杯子中,当他喝下这杯混合的酒液时,却发现味道出乎意料的好,于是鸡尾酒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诞生了。后来,人们把这种因为组合协调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称为“鸡尾酒效应”。
鸡尾酒效应不仅在治疗艾滋病过程中改变了数万人的命运,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节日气氛的“鸡尾酒效应”
每当某个重要节日临近时,人们都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即使是一个对节日毫不在意的人也能感受到。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与节日的“鸡尾酒效应”有关。
英国科学家为了了解引发人们圣诞节情绪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专门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向参加实验的志愿者们提供了通常与圣诞节有联系的味、声及景的不同组合并对志愿者的反应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最能使志愿者产生圣诞情绪的组合是:烛光、圣歌和桂花酒的组合。
参加本次研究的志愿者共有30名。科学家们将他们分别安置在由不同类型的“圣诞场景”组合布置的房间内并要求他们根据所感受到的圣诞气氛对不同的场景组合打分(满分是10分)。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烛光、圣歌和桂花酒组合的平均得分最高(为7.3分),其次是烛光、圣歌和橙子的组合(6.2分)。而最差的圣诞情景组合则是烛光、古典音乐和圣诞枞树(2.95分)。
接下来,科学家们还对志愿者们在不同的场景中对圣饼所产生的兴趣进行了研究。第一个房间内点着蜡烛、飘着桂香、放着圣歌;第二个房间内也点着蜡烛,但是散发出的是枞树的味道,放的是古典音乐。经过10分钟后研究人员发现,第一个房间里的志愿者吃掉了20个圣饼,而第二个房间的则仅吃掉了13个。
这个实验表明,最佳的味、景、声组合更容易让人们感觉到节日的气氛。如果将上述这一最佳组合的各要素分离开来的话,任何人也不会感觉到有什么节日气息,只有当它们同时出现在特定的场合时,才体现出圣诞节特有的魅力。这就是节日气氛的“鸡尾酒效应”,事实上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多感觉综合效应。
手舞足蹈学外语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也能够利用鸡尾酒效应。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学习一门外语的方法莫过于听、说、读、写,即使是李阳倡导的“疯狂英语”也不过是要求我们将英语大声的“喊”出来。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提出了一种独特地外语学习法,即全身反应法。这种方法主要根据大脑两个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维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极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吸引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消除孩子对于学习陌生知识的紧张感。
多个篮子放鸡蛋
在投资中,有一句经典之言: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股神巴菲特说:我所买的股票中,即使只有20%在赚钱,其余的80%都在赔钱,我也能够赚到钱。这句话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否则当你失败时,你就再也不会有翻盘的机会。
现在很多人在拿到工资后不知道要如何分配自己手中的钱,是在银行存款还是购买保险?是投资股票还是证券?事实上,人们需要作的并不是选择,而是合理的分配。将钱存在银行支取便利,然而微薄的利息根本无法与投资股票的利润相媲美;投资股票的利润的确可观但是却很可能面临着赔本的风险;再如把钱拿去买保险,那么这笔钱几年之内就不可能回到自己手中。似乎每一种作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有着无法弥补的缺憾。
但是只要我们换个方法,将我们将手上的工资分作几份,30%存放在银行,作为紧急备用资金;30%用来投资,使自己手中的资产增值,剩下的40%一半用来买保险,一半留做日常开销。这样安排规划之后,不但我们对自己的经济情况有了明确的认识,也能从很大程度上排除风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保障。这就是投资理财的“鸡尾酒效应”。
鸡尾酒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还在为究竟用何种方法解决问题头疼吗?不妨试着将这些方法巧妙地组合起来,有时看似简单的创意或许能够赢得意料之外的收获。
“鸡尾酒效应”也有危害
不过,鸡尾酒效应如果应用得不当,遭到的伤害也是叠加的,化妆美容产品的副作用就是一个显著事例。现在许多人正在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妆美容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人的皮肤中就可能混合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毒素,没有人知道这些毒素究竟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这些毒素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化学制剂是化妆美容产品如染发素和护手霜等的主要成分。人在使用了这些化妆美容产品后,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就渗入人体脂肪组织、肝脏、肾脏内和大脑组织。医学研究证明,人造香料化合物成分可以引起哮喘病,洗漱用品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可以破坏眼角膜,染发素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可以引起膀胱癌和淋巴癌。专家还担心,现在人们使用的很多个人卫生用品所含的化学成分将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6 23:12 , Processed in 0.815133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