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彗星记事,你以为宇宙的探索始于当代?来看看古人的智慧结晶!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2980

绿铜v3_04绿银v3_04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金v1_01紫铜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及彗星,我们一定会想到宇宙当中一种十分美丽的天体,幻想夜空中那拖着长长的尾巴宛如银色扫帚般美丽的彗星,如是能够攀上彗星遨游宇宙,那一定是十分美妙的体验。而关于我们对彗星的认知,可能更多的仅仅局限于彗星的形态和一颗名为哈雷彗星的十分有名的彗星了吧,甚至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人们对彗星的认识是在近现代才开始的,殊不知其实早在好几千年之前我国古代的人们就在地球之外的彗星上有了相当深的造诣,当时的人们甚至还用彗星记事记载那些历史大事。
根据古代的《竹书纪年》一书,其上就有这样的记载,“周昭王十九年春,有星李于紫薇。”这里所说的李星便是古人对彗星的认识了。在古代,人们甚至还为彗星冠上了李星、长星、蓬星这样的名称,由此可见古人对彗星的认知是相当久远。不只是《竹书纪年》中有一些关于彗星的记载,在《春秋》中也记载着“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孝人于北斗。”这里所说的星星就是当今被广为人知的哈雷彗星,同时这也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的记录,这更是说明了中国古代的人们对彗星的探究起源之早。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就哈雷彗星来说,从开始记载一直到清末这个时期,光是有记录的事件就有三十一次。三十一次在我们看来或许并不怎么多,可是一想起哈雷彗星七十六年才出现一次,这个次数就足以证明古人对彗星的认知早到了何种程度。在那时,不说天文望远镜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就连对地球的认知人们都还是懵懵懂懂呢。若是数一数我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所有彗星,据初步统计便有500多次,如此庞大的观测数目,足以看出古人对宇宙无穷无尽奥秘的好奇和研究欲望的强烈。
根据史实记载,在古代我国的祖先不仅仅只是记录遇见彗星的日期,当时人们对于彗星的见解也是深入到了一定的程度。据《晋书·天文志》的记载,“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这和我们现今对彗星的认知是完全相同,没有丝毫差错。那么古人究竟是如何观测到这些的呢?实在是让我们难以捉摸的一件事,或许如今的我们只能把这些完全归咎于古人的伟大智慧的结晶。
还有古时候人们对于彗孛的一些记录,哪怕是到了近现代还对不少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古人对于彗孛的记载多用于占卜之事,但因为古人勤勉的观测以及接连的记录,使得人们成功推算出了各种彗星的行径和周期还有回归这样的问题。在二十世纪初期,英国的克罗梅林和考威耳便利用了中国古人们勤勉的记录算出了哈雷彗星的近日点时间以及周期,而且将计算所得的数据和古人的记录相比,也没有一点儿差错。这些不都属于中国古代的人们伟大的智慧结晶吗?
“……锋炎再贯紫宫中。……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这样生动简洁的描述,是古人用他们的智慧将气势雄壮的彗星各方面的知识描绘的栩栩如生。“三年十月,有客星三,一大二小,在虚、危间,乍合乍 离,相随东行,状如鬥,经三日而二小星没,其大星后没。”古人对彗星的认知细致无比。可以这样说,我国古代的彗星记事技术之高超,不仅让国内外所有人为之折服,更是对当今人们对彗星的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彗星记事,并非近现代的研究发现,古人聪慧,令世人为之折服!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9 16:34 , Processed in 1.425079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