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认识大肠直肠癌

[复制链接]

白银会员 - 等级≥知州

绿金v1_01灰铜v1_04紫银v2_01灰金v1_05紫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人罹癌率较高。(Fotolia)  

文/邓正梁(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大肠直肠癌,是大肠、直肠或是阑尾部分,细胞无控制的生长所形成的恶性肿瘤,用基因分析发现这几个地方的肿瘤是一样的;临床症状包括大肠出血、贫血,有时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等。
大肠直肠癌的发生,大部分与生活型态有关,或是年纪大了,有少部分是因为有潜在的基因问题。肿瘤通常由黏膜部分开始增长,如不治疗,会逐渐侵入肌肉层,最后穿透肠壁;定期的筛检可以减少大肠直肠癌死亡率,最好50岁开始能有定期筛检,一直到75岁为止。75岁以后,因为年老体衰,大肠镜不一定能承受的了。大肠肿瘤很多是直接由乙状结肠镜(Sigmoidoscopy)或大肠镜(Colonoscopy)检查出来。
           
        手术(fotolia)  

                        
文/邓正梁(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大肠直肠癌的确诊需要有组织病理切片,通常经由大肠镜(Colonoscopy)与乙状结肠镜(Sigmoidoscopy)取得,若要了解癌细胞扩散的范围,通常会做胸部、腹部与骨盆腔的电脑断层切片。在特殊的病例,还可应用正子造影与核磁共振检查。大肠直肠癌是第几期,要看三项指标,一是肿瘤的大小,二是附近淋巴结是否转移,三是有无远端转移。
肿瘤病理组织切片可确定肿瘤的型态与级数,最常见的癌细胞型态是腺癌,占95%,其他少见的大肠直肠癌组织型态有淋巴癌与麟状上皮癌。
大肠在起始部分的上升结肠,肿瘤常呈现向外生长,不向内长,这样就鲜少引起肠道阻塞,而常常呈现贫血的症状;左侧降结肠长肿瘤常呈现环状生长,这会像围领巾一样将大肠围住堵塞,大便变得更细。
分期
大肠直肠癌的分期有分为美国联合癌症委员会(AJCC)大肠直肠癌的分期法,与病理学家Cuthbert Dukes所提出的Dukes分期法。AJCC分类法叙述如下:
0期:原位癌,没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没有远处转移。
I期:肿瘤侵犯到黏膜下层或肌肉层,没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没有远处转移。
II期:肿瘤侵犯穿透肌肉层至浆膜层或无腹膜覆盖之大肠及直肠周围组织,没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没有远处转移。
III期:肿瘤直接侵犯至其他器官,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但没有远处转移。
IV期:肿瘤直接侵犯至其他器官,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和远处转移。
Dukes分期法叙述如下:
A期是表示癌症局限在肠道本身。
B期表示侵犯至肠道外的脂肪组织,未有其他转移。
C期表示有了淋巴结转移,且不论肿瘤是否已穿出肠道。
D则代表有了远处器官转移。
Dukes分期法比较简单明瞭,所以临床上更为常用。
大部分大肠直肠癌是可以预防的,重点在于增加检测与生活型态的改变。饮食上可多食谷类、水果、蔬菜,减少食用红肉。高纤与蔬菜对降低大肠直肠癌是有好处的,适度的运动也可以减少大肠直肠癌的发生率。
筛检
大肠直肠癌筛检是有意义的,因为80%以上的大肠直肠癌都起源于腺体息肉,筛检可让大肠直肠癌症状出现两三年之前就诊断出来,筛检可让大肠直肠癌死亡率降低60%。
一般医学学会建议50~75岁的人每五年就要做一次乙状结肠镜,每十年要做一次大肠镜,对于高风险的人群,40岁起就可以开始大肠直肠癌筛检。做乙状结肠镜比较好或是做大肠镜比较好目前没有定论,因为大肠镜虽然可以检查的比较全面,但是费用较高,风险并发症也较多。年龄高于75岁,由于平均余命不到十年,因此不用筛检。
筛检方法总计三种,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Flexible Sigmoidoscopy)、大肠镜检查与粪便潜血检查,只有乙状结肠镜检查没有办法筛检到右侧的大肠,如果有大的息肉,就要加上电脑断层检查。粪便潜血检查每两年就可以做一次,此种筛检可减少16%大肠直肠癌的死亡率。
治疗
大肠直肠癌的治疗一定要考虑的是,要根治还是缓解就好,根治是除去所有的肿瘤癌细胞,缓解就是与肿瘤和平共处,不要求癌细胞清除干净,但让余命能够延长。这要考虑到病患的健康状况,病人的意愿,癌症的期数。如果癌症早期,肿瘤可手术完全清除,那就赶紧进行手术,若癌细胞已远端转移,治疗就只能是缓解,解除不适症状,让病人尽量不感受到痛苦。
局部的癌肿块可以手术切除干净,有机会痊愈,不但可以用剖腹手术,还可以用内视镜切除,若转移肝脏或肺脏肿瘤只有少数,也可一并切除。有时肿瘤太大了,手术不好切,还可以在术前做化学治疗,待肿瘤缩小再行手术。手术切除后最常复发的部位是肝脏与肺脏。针对直肠癌,术后可同时施行化学治疗与放射线治疗。
预后
在欧洲,罹患大肠直肠癌者,五年存活率低于60%,在已开发国家,三分之一罹患大肠直肠癌者死亡。根据美国癌症医学会统计,五分之一大肠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有远端转移,这其中又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是单独性远端转移,也就是可尝试切除的。若大肠直肠癌可完全切除,五年存活率超过50%。在2008年的统计,全世界大肠直肠癌,女性是第二常见癌症,男性是第三常见癌症。在美国,每20人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会罹患大肠直肠癌。◇
(全文完)
                                                                                       
大肠直肠癌死亡率高
大肠直肠癌肿瘤若还没有跑出肠管,局限在大肠管道之内,是可以用手术根治的,但若肿瘤已经转移到身体多处,通常是治不好的,只能用化学治疗看看能否延长病患的寿命,改善生活品质而已。大肠直肠癌是世界上第三常见的癌症,但在已开发国家比例是更高。全世界有60%的大肠直肠癌发生在已开发国家,在2008年,全世界有123万人被诊断出罹患大肠直肠癌,其中已有60多万人死亡。
大肠直肠癌不同症状

大肠癌。(Fotolia)

大肠直肠癌长在不同的位置,是否有转移,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典型的警讯有如:便祕恶化、血便、大便变细、食欲降低、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等,如果50岁以上出现直肠出血,或有出血贫血征象,都要怀疑是否罹患大肠直肠癌。排便习惯改变还合并肠道出血,也要高度怀疑。
绝大部分大肠直肠癌的发生与基因没什么关系,比较容易发生大肠直肠癌的因素包括年纪大、男性、摄取高量脂肪、喝酒与吃大量红肉、肥胖、抽菸、缺乏运动等。有10%的患者与活动太少有关。酒喝得越多,罹癌的风险越高。
溃疡性肠炎罹癌增加
发炎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包括溃疡性大肠炎(Ulcerative colitis)与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此二者都有严重的大肠发炎,罹患此种病者比较容易出现大肠直肠癌。患者常有腹痛、呕吐、腹泻以及其他不适症状。统计显示:左半结肠炎患者的癌变率是正常人的2.8倍,全结肠炎患者的癌变率是正常人15倍,而幼年起发病的全结肠炎患者,癌变率是正常人的162倍。
大肠直肠癌基因关联
如果家人罹患大肠直肠癌,自己得到大肠直肠癌的机率是正常人的2~3倍,临床上五分之一的大肠直肠癌病患有家族群聚性出现,例如遗传性非息肉大肠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一种具遗传倾向的癌症,约占所有大肠直肠癌病例的2~5%。罹患大肠直肠癌死亡,都是因癌细胞转移,此种容易转移倾向又与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有关,在做动物实验时,有此种基因的老鼠癌细胞特别容易复制、侵袭与扩散。家族性大肠息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iposis, FAP)患者之子女有1/2机会遗传到大肠直肠癌,此症患者大肠直肠中会产生数百甚至数千个以上的腺瘤性息肉,90%以上在45岁前息肉会转变成癌,这与 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基因、Ras oncogene、p53癌症抑制基因等等的出现有关系。◇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7 12:27 , Processed in 1.746071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