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美食指南] 台州(三)| 小海鲜觅食全指南

[复制链接]

灰铜v1_04紫铜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一个无比热爱海鲜,家乡却并不靠海的北方姑娘来说,中国东部的那半圈海岸线有谜之感召力。单是看一看温州、台州、宁波和舟山这些地名,就够人默默吞咽口水的了。

因为一部拍摄于台州三门县的纪录片《小海鲜》,台州成了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地方,而此行的重点,当然就是把那些在东海里兴风作浪的神仙和妖怪,一并收入胃中。

                 
                 
逛市场
                    在正式开始觅食之前,我先去当地的菜市场溜达了一圈。一来因为自己本身就很喜欢菜市场的烟火气;二来沿海地区的菜市场,基本上就等于半个鱼市场,顺便也可以见识一下最应季的小海鲜。

关于小海鲜的“小”字,我是这么理解的:食材不难买,价格不太贵,做法不复杂,味道很不(xia)赖(fan)。总之一句话呢,就是家常的美味。

“家常”,当然是对于沿海人民来说。当我来到本地的海鲜市场,才算明白了什么叫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 “披金带银”的小黄鱼和鲳鱼                                    
                    第一个吸引眼球的,是长相奇丑的鮟鱇鱼。如果说小黄鱼和鲳鱼是“披金戴银”的“神仙”,那鮟鱇绝对称得上是颜值为负的“妖怪”,猛一看能让人倒抽一口凉气。


                                                             ▲  鮟鱇鱼,求一个对视                                    
                    别看鮟鱇是个“丑八怪”,其实非常有内涵。鮟鱇鱼的肉质极其细嫩,鱼肝更是被称作“海底鹅肝”的美味,经常出现在日料店的菜单上。要是“以貌取鱼”,就只能遗憾的错过了。


                                                             ▲  水潺长得软趴趴的,口感像水豆腐一样入口即化                                    
                    相比之下,“水潺”就很常见了。这种鱼的名字来源于温台一带的方言译音,意思是像水、像唾沫一样,尤其是烧过以后的水潺,比水豆腐还嫩滑,真正的入口即化;若和豆腐做成汤,口感难分伯仲。


                                                             ▲  红烧水潺,基本都被我一个人吃光了~                                    
                    南方其他沿海城市也很常见,龙头、九肚、虾潺,豆腐鱼,说的都是它。

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鱼,以及各种螺和贝。在沿海城市逛鱼市场,大概跟在云南逛菌子市场的有趣程度相当。


                 
                 
                 
                 
                 
                 
                    当然,我也有向老板咨询某种鱼的名字,只是每次得到的答案,只能让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台州的方言,也没多难懂,就跟爪哇语差不多吧……

这种“盘菜”,后来在餐馆里吃到,感觉有点惊艳。口感像炖过的萝卜,但是更软糯,且带着一种萝卜没有的香味,可惜北方难买到。(好像海鲜就不难买到似的,呵呵)


                 
                                                             ▲  盘菜,口感非常软糯                                    
                    逛个菜市场的工夫,已经问天一百遍——您在分配物产的时候,何以如此不公。

来到菜市场,记得一定要尝尝新鲜腌制的黄泥螺。在小贩那里讨一个,入口带着咸鲜的酒香,滑溜溜,脆生生,想不上瘾都难。后来在宁波,我们专门点了一盘黄泥螺大快朵颐。吃过才知道,为什么在《小海鲜》里,它能成为专治小孩儿没胃口的神器。


                 
                                                             ▲  腌黄泥螺                                    
去哪逛
                    花园菜市场(推荐这个菜市场及周边,很多好吃的)
万济池菜市场                 

吃海鲜
                    逛完海鲜市场,可以进入正题了。台州的海鲜酒楼和排档,吃了三家,环境、食材、口味,各有特色。

第一家去了被捧得很红的石塘渔港。环境有点高大上,无论几人,都是包间待遇、专人伺候,然而价格却并不贵。不禁让人产生一种”台州人民的生活太让人嫉妒了……嗯,我这张机票好像已经回本了”的复杂心情。

台州烹海鲜的口味,并不是一味追求清淡,根据食材的特点,轻重得宜。                 

                                                             ▲  盐水望潮@石塘渔港                                    
                    比如盐水望潮,吃的是个脆、嫩、鲜。“望潮”就是小八爪鱼,因平时穴居在海滩的泥洞里,等待涨潮时爬到洞口张望,而落得这个诗意的名字。


                                                             ▲  像鬼爪一样的“佛手”,肉质极嫩@石塘渔港                                    
                    东海龙王坐镇的地盘,什么奇形怪状的小海鲜没见过。这种长相如同鬼爪一般、身上布满了细密鳞片的“佛手”,捏起来有蛇皮袋的质感。水煮之后从中间掰开,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迸出来的汁水溅到。肉质极嫩、微甜,有点像某种贝类。其实,人家跟“虾兵蟹将”才是一伙的。


                 
                    因为长在不见光的潮湿岩石上,佛手相当难凿,价格能卖到150-200元一斤。在欧洲更令人咋舌,是几百欧一斤的高档海鲜。

比白灼味道重一档的,是清蒸和葱油。

清蒸梅童鱼,是在七号排档吃的。这家店位于码头附近,位置得天独厚,食材很新鲜,环境很江湖。我倒觉得跟家人和朋友吃饭,在这儿更自在一些。石塘的味道好,但氛围偏正式,难免让人拘泥。


                 
                                                             ▲  清蒸梅童鱼@七号码头排挡                                    
                    梅童和小黄鱼是近亲,蒜瓣肉,清蒸吃最鲜,也考验食材新鲜与否。

就冲七号排档的服务员不假思索的要做清蒸这一点,就说明对自家的食材足够自信。

而葱油海瓜子,是最“四两拨千斤”的小海鲜,和鱼虾蟹贝摆在一起,丝毫不输。说不上来有多好吃,但就是能让你在一桌子菜里挑到最后,连渣都不想放过。


                                                             ▲  葱油海瓜子                                    
                    作为吃货,最不缺的就是耐心。武汉的鸭脖、秋天的闸蟹、鸡爪上的筋、羊蝎子的髓,没有麻烦不麻烦,只有好吃与否。相比葱油海瓜子,炒辣螺就逊色多了——嗯,对于那些不怎么爱吃的,我才会说,挑这个肉好麻烦。

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是蒸七星鳗干。鳗鱼干带着浓郁的油脂,外层的口感有点焦,蘸着汁吃,越嚼越香。


                                                             ▲  蒸鳗鱼干@石塘渔港                                    
                    鱼干或鱼鲞,在温台一带很常见。之前在温州的老城里溜达(可戳),晒鱼鲞的画面让人过目难忘,一座城市特别的美感和生活气息,好像都能通过这么一个画面传达出来。

我们后来在海门老街第一楼吃的鳗鲞炒芹菜也很不错。

鱼鲞的香气就像某些菇类,水分蒸发以后,鲜味物质更加突出。油脂香和带着点嚼头的口感,对于我来说能跟油炸食品产生的美拉德效应相提并论了。


                                                             ▲  鳗鲞炒芹菜@海门老街第一楼                                    
                    这家第一楼是老字号,点菜区的海鲜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对于明档点菜不太在行的游客很友好;除了海鲜,也有不少自己的拿手菜,比如酱鹅,实在很香,吃饱了再外带一只好像也不过分。


                 
                                                             ▲  酱鹅太香了!@海门老街第一楼                                    
                    说起油炸,肯定不是烹海鲜的主流,但偶尔罪(kuai)恶(huo)一下,谁会拒绝呀。

吃不到《舌尖2》里那种沙蟹酱,来个炸的也不错。沙蟹(也叫螃蜞)带着膏黄,椒盐炸来吃,连带酥脆的蟹壳嚼碎。香是不假,就是辛苦了两腮。想省事一点的话,直接点个椒盐水潺。我一直盘算着,这道菜如果被包装成街头小吃,某某炸鸡的销量铁定受损。


                 
                                                             ▲  椒盐螃蜞@石塘渔港                                    
                    而温台本地人家里烧海鲜,最常用的其实是“家烧”。这种做法,我之前闻所未闻,以为跟红烧差不多。等到吃过家烧鲳鱼,才知道完全两样。

猪油的肥腴能激发出鱼类的鲜香,和姜蒜炝锅以后再烧,在很多本地人看来,比红烧更妙。


                                                             ▲  家烧鲳鱼@七号码头排挡                                    
                    以我一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北方人来讲,家烧更有层次感,但滋味还是比红烧略显寡淡。关键是,用猪油烹海鲜,总有种被抢了风头的感觉。

相对而言,红烧就比较不容易出错,尤其可以用来招安一些看起来奇怪,味道又让人“心里没底”的鱼。比如被当地人称作“弹涂”的“跳跳鱼”,看起来像长了脚的泥鳅,身手敏捷,在沿海的滩涂活动,没点真功夫是钓不到的。


                 
                                                             ▲  跳跳鱼。图/sohu.com                                    
                    这家伙虽然长相奇特,看着也并不能引起什么食欲,但无论红烧还是晾成鱼干下面,都非常鲜美,也可以做成椒盐,但似乎炸就辜负了这个鲜味。

红烧跳跳鱼,石塘渔港做的很好吃,是继蒸鳗鱼干之后,我第二喜欢的菜式。(虽然看起来是黑糟糟的一盘)


                                                             ▲  其貌不扬的红烧跳跳鱼,非常鲜@石塘渔港                                    
                    台州这边的小海鲜,无论怎么做足功课,都是不可能一次性吃完的。尝过带着油脂香的鳗鱼鲞,才听说原来还有黄鱼鲞;点餐时看到的沙蒜(海葵),长得极丑,但沙蒜豆面可是新荣记的招牌呀,一定也很特别;刚为新解锁了一种鱼感到兴奋,立马发现还有100种没见过的……

这种像闯入者一样在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吃到新奇食物后的满足,以及在一个被美食环绕的地方,却顿生无力的感觉,已经很久没有共同作用在我的觅食途中了。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6 04:37 , Processed in 1.334464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