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少年巴比伦》(精较全本)作者:路内【TXT】

[复制链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简介: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戴城,路小路在一家化工厂上班,他是个愣头青,不知道未来和生活目标在哪里。跟着一个叫“老牛逼”的师傅混,没学会半点技术。在机修班,除了拧螺丝之外什么都不会,在电工班,就只会换灯泡。除此之外,还喜欢打游戏、翻工厂的院墙,打架。当然还追女人,他与一个叫白蓝的厂医产生了爱情,最终因为白蓝考上了研究生而离开了他。后来30岁的路小路坐在马路牙子上对这他的情人讲述了那些年发生的故事。   
《少年巴比伦》的语调貌似调侃,但骨子里却是痛彻心肺的忧伤和孤独。路内以这样语调讲述一个小混混的青春的爱恋、感伤、荒芜和诗意,那些在呼啸而过的时光中泛起的最值得纪念的碎片。




少年巴比伦 相关资料 关于本书的评论(1)


    《少年巴比伦》是现在时的,它的叙事速度像青春一样富有生命的节律,同时还有一种青春般的透彻——忧伤,但不残酷,更不绝望。当我们看着那些刚刚流逝的时代细节,一点点地在路内的小说中重现,并由此完成一个少年心灵的塑造,从中我们能读出作者对时代和人性所怀有的那种痛惜之情。


    ——谢有顺(评论家,华语传媒文学大奖秘书长)


    路内的文字有两种力量:一种是贴近真实的力量,一种是智慧的力量。前一种使路内的小说具有内在的丰饶,它具有生活世界的那种本体亲切和亲和;后一种力量,使他的小说显得好读、耐读,它时刻都会让你发出会心的笑,那种透观生活之后发见的笑谑的意味和反讽的美。


    ——葛红兵(上海大学教授,作家)


    路内小说的文学价值不在于创新了某种叙述形式或者讲述了某个特别的故事,而是作者用街头语言和青春往事构筑起了一道风景画,再现了90年代初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反映了那个年代局部的生存状态与市井风貌。“很少有长篇小说去特地写一群读技校的少年,我觉得那是中国青少年中间无望、很闭塞的一群人。”(作者自述)街头混混,工人子弟,小太妹,暴发户……作者确实呈现出了技校学生这个未曾言说的、未曾被理解的群体的独特本质,他们所度过的对他们而言比较快乐的、自然的、烦躁的、不那么尽如人意的一段日子,是作者在自己的理性时代回头讲述的疯狂。


    ——收获编辑走走


    路内的〈少年巴比伦〉竟然完全放弃了那些足以打动小说新手们心灵的题材,把父母亲辈的隐私放在一边,仔细刻画起那个时代给一个少年心灵的影响来。没有大事件的描述,可是我们可以从作品的细微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一点一滴,然后发出会心的微笑或者悲凉。


    作为一个南方风格的小说家,路内真的已经有了些鲁迅、余华的气质。当然,仅仅是气质而已。我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描述这种感觉。或许说一个作家具有了另外一个前辈作家的气质应该是骂人的话。但是,我只能这样说路内。这就像说另一个同时代的小说家冯唐有老舍、王朔的气质一样。我以为是对他们最大的赞美。


    ——读者臧彦钧


    路内这个名字还是头一回见到,但这部《少年巴比伦》的出现足以让作者的知名度短期内迅速膨胀起来。作品说的是,30岁的路小路(即第一人称“我”)在上海面对女友张小尹,回望自己消费掉青春的戴城,用回忆的姿态叙述了高中毕业后在糖精厂10年工作的经历。路小路的戴城糖精厂,跟那一时代的任何一家国有企业一样,没有传奇或激情,有的是松松垮垮的麻木生活。神经超敏感的读者,或许能从路小路的叙述语调里发掘出在波澜不兴的外表之下涌动的暗流,比如渴求与放弃、死亡与新生、反抗和绝望之类,要不这作品的题目就难找到落脚地了。可以说,戴城的糖精厂不仅是主人公人生道路上空间上的巴比伦,同时也是时间上的巴比伦,它在为路小路回答一些抽象的哲学问题:“你他妈到底想干什么?”“你他妈到底为什么活着?”诸如此类。作品在貌似不正经之中,含有一种人生深处的绝望和隐痛。路内说,人活在世界上,看了几条马路,几座楼房,即便痛苦也要去看看高山大海,知道自己是卑微的,也是美好的。活到最后,如果还是一个奴隶,那只能说自己尽力了。


    ——书评人王谦


    后来我在白色的墙面上写了几行字,大致是感慨时光荏苒青春流逝,写完却感到苍白的要命,跟我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完全不能等量齐观。今天我把MSN的签名档改成了“白蓝?少年巴比伦”,白蓝是《少年巴比伦》的女主角,被路内的路小路称为“我的伤感的情人”,伤感是因为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注定流离失所任人摆布,是因为他们相爱得令人迷醉却注定无声无息地悄然分离,是因为他们注定只有那短暂的夹杂着伤感的美好青春。少年巴比伦是一个极其唯美的理想主义名词,白蓝比之更甚,有一种直白的幼稚的诗意冲动。


少年巴比伦 相关资料 关于本书的评论(2)


    ——网友小狼


    但是,本书的力量,它的可贵之处,或者说,它能发表于《收获》的资格却在于,它试图用嬉笑怒骂来掩盖的,它试图在轻描淡写中带过的,它试图以不露声色假装的,所有的东西,关于青春,关于空虚,关于改变,却在最后的十分之一,以一种极轻极轻的力气,在我们的胸口,给予了最痛彻的一击: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样年轻过来的,乐观、快乐、热情的时候一无所有,而到拥有了之后,却已经世故、忧伤而疲惫了,最令人难过的是,二者我们无法兼得。


    ——书评人周斌


    《少年巴比伦》是现在时的,它的叙事速度像青春一样富有生命的节律,同时还有一种青春般的透彻——忧伤,但不残酷,更不绝望。当我们看着那些刚刚流逝的时代细节,一点点地在路内的小说中重现,并由此完成一个少年心灵的塑造,从中我们能读出作者对时代和人性所怀有的那种痛惜之情。爱可以稀释痛苦,笑可以包裹悲伤,生命里的那一份执着与热爱,也能在人生的瞬间绽放出孤独而绚丽的色彩。正是从这种人心的细微处出发,路内为这个正在变化中的广大世界作出了生动的个人注释。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5 14:09 , Processed in 2.644881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